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温汝适(17541820年),清朝乾隆年间进士。嘉庆九年,针对广东海盗活动,时任督察院副御史的温汝适提出改官盐陆运为海运,厉行保甲制以肃清海盗内应,并举办团练,改良水师武备等军事设施,朝廷据此作出相应部署,招抚了两大海盗集团。嘉庆十三年,英国军舰驶进澳门,觊觎香洲,局面越来越被动。温汝适一方面弹劾两广总督的失职行为,另一方面条陈克敌制胜方略,迅速缓解了局势。朝廷遂改调温汝适出任兵部侍郎。嘉庆二十三年,温汝适休官回顺德期间,当地发生水灾,田庐被毁。温汝适出面募集款项,同时通过嘉庆帝无息借出国库白银8万两贷给商户,每年得息9600两,以5000两还债,4600两拨作堤围岁修经费。自此以后,该堤段长期安然无恙。

——摘编自《顺德县志》等


(1)根据材料,概括温汝适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温汝适的精神品质。
2021-04-21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自幼勤奋秉承家学,接受儒家传统教育,同时酷爱自然科学。先后从学于王宣、白瑜等著名学者,又结识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学习西方天文、历算等科学知识。方以智学贯中西,成就卓著,他把“画雅故,通古今”作为治学原则,其《通雅》

书就是集中体现。该书不仅是当时条件所能达到的各种条件的汇聚与考证,更是包含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物理小识》中有诸多物理学的创见:从“气一元论”自然观出发,提出朴素的光波动学说等。他选择地吸收借鉴西方自然科学但并不盲从。比如对于西方地圆说,他首先考察其赖以成立的观测证据,然后再加以接受。又如在医学方面,他吸收了西学中的人体解析和生理卫生知识,而摒弃了西方传教士所宣扬的“上帝造人说”。方以智毕生所竭力构筑的学术体系,在清代学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侯外庐曾高度赞赏方以智是17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派大哲学家”。

——摘编自廖晓晴《清代文化名人传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方以智“学贯中西,成就卓越”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方以智的治学特点。
2021-01-1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太宗是一位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尤其重视人才的选用,这是他治国成功的重要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夫人虽禀定性,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

——《贞观政要·崇儒学》


材料二   自古帝王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者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谋显戮,无代无之,朕践阼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一年》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择人标准与人才培养观点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国成功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8-01-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改革和革命,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罕默德•阿里的历史意义在于他是第一个意识到西方技术的意义并有效地利用西方技术来为自己的目的服务的中东的统治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里是如何“有效利用西方技术”的?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什么思想有相似性?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2)概括材料二图表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关键的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的理解。
材料三 日本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小学教育、农业革新和邮政事业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3)日本用“法国模式”来“改革法制”,最大可能借鉴法国的什么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西化的特点?
材料四 夫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法既积久,弊必丛生,故无百年不变之法。况今兹之法,皆汉、唐、元、明之敝政,何尝为祖宗之法度哉?又皆为胥吏舞文作弊之巢穴,何尝有丝毫祖宗之初意哉?今托于祖宗之法,固已诬祖宗矣。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辨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4)根据材料四,归纳康有为认为必须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016-12-12更新 | 5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四川资阳市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藉(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卓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军功者显蒙,无军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朱绍侯《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

材料二:17世纪末,当英、荷等国沿着资本主义道路迅猛前进的时候,俄国还是一十落后的农奴制国家。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派遣高级使团出访西欧,回国后立即进行改革。其中在用人制度上,颁布官职等级,规定所有贵族都从低级做起,按功晋升。非贵族出身者也可做官,升到8等以后列为贵族。它打破了按门第论资排辈的传统……俄国初步迈开了实现近代社会政权组织的职能分化和规范管理的步伐。

——摘鳊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刍议》


(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内容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的动机。归纳其用人制度改革与商鞅推行军功爵利的相似历史作用。
7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公哲,祖籍广东,是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和教育家。他邀请了孙中山为精武会题写了“尚武精神”的横匾,扩大了精武会的影响力。由他主办的《精武书刊》,对于记录精武体育会的历史,以及传播传统武术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他的努力下精武体育会发展十分迅速,此后遍布东南亚、美国等地。他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多种体育运动,还在摄影、考古、书法等领域取得了成就。他认为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三者缺一不可。精武体育会会倡导“天下大同”精神,他将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平等”与西方“博爱”思想结合,体现出一种大包容的世界主义思想。精武体育会中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只要具有为他人牺牲的勇气和诚意就可以成为兄弟。在民族危亡之际,大批精武学员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牺牲,受精武精神感召,大批民众纷纷募捐,为体育教育和抗日活动贡献了力量。

——摘编自王换源《武术名家陈公哲与精武体育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公哲精武体育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公哲的主要贡献。
8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
2022-06-08更新 | 2667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中举后五上公车不第,遂放弃科举,转向对实用生产技术的研究。著《天工开物》一书。《天工开物》初刊于崇祯十年(1637),分3卷,计有乃粒、粹精、作咸、甘嗜、膏液、乃服、彰施、五金、冶铸、锤锻、陶埏、燔石、杀青、丹青、舟车、佳兵、曲蘖及珠玉共18章。这部书不仅在总结农业经验方面可与徐光启《农政全书》相媲美,而且还总结了手工业的经验,反映了当代的手工业生产水平,如对纺织、染色、制盐、造纸、烧瓷、炼铁、炼钢、榨油、开采矿物、制造军器火药等生产过程和工序,都有详细的介绍。在总结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书中还提出一些对化学、物理变化的认识,在理论上具有一定价值。宋应星将此书命名为“天工开物”,寓意靠人的智慧和技术从自然界开发出有用之物,这种思想在当时无疑是相当进步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归纳宋应星所修《天工开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应星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0-08-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

——日本民谣

材料二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落紫禁城》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材料四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
(3)据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