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曰:“设官公职,以为民也,当择贤人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
——《资治通鉴》
材料四 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
回答: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什么实质问题?引用古人的话如何解释?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
(3)材料三反映的唐太宗用人原则是什么?他在位时用了哪几位贤人?
(4)结合材料四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
2016-11-27更新 | 5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