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奏
材料二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
——摘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   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摘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四   欧阳修认为,春季“青黄不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秋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缺?直是放债取利尔”。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中期进行社会改革的背景(不得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中实施青苗法的目的。
(3)苏辙、欧阳修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弊端?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王安石变法有何认识?
2016-11-18更新 | 8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2 .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之所不欲者劳敝。”,“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四表格内是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平中秋日闻海上捷音瀚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材料五“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

请回答:

(1)材料一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思考,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材料五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

3 . 主题三:基于现实的汲取和关照

材料1   1885年,康有为写道:“吾之于哥白尼也,尸祝而馨香之【注:真切崇拜】,鼓歌而侑享之。后有伽利略修正哥白尼学说,益发明焉。至康熙时,西1686年,英人牛顿发明重力相引,游星公转互引,皆由吸拒力。自是天文益易明而有所入焉。牛顿之功以配享哥白尼可也。故吾最敬哥、牛二子。”


(1)材料1中,康有为提到了三位科学家。请选择一位,写出其主要成就,并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2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将康有为称为“孔教之马丁路得(德)”。次年,梁启超主编的《新小说》上刊载了一篇名为“东西两路德”的科考趣事:今年山西院试,策论题有“问西方文艺复兴,与路德新教最有关系,能言其故欤?”一条,某生以八股负盛名于一时,得题即吮笔伸纸,文思勃发,其中一段云:自百年以前,人心不古,士皆惊于奇袤之说,文风殆将扫地,其时挽狂澜之即倒者,惟我西省,有路闰生先生【注:路德(1784~1851),字闰生,陕西周至人。以八股文、试帖诗闻名】,著《仁在堂》九种,而文艺正宗始以复兴云云。场后出卷夸示同辈,同辈皆赞其联络之巧,点题之醒。


(2)阅读材料2,将其中的历史信息与合理推论填写完整。
历史信息合理推论
信息1:推论1:梁启超非常推崇康有为在儒学发展中的贡献
信息2:某生将陕西人路闰生误认为是马丁·路德,而同辈考生皆称赞其作答之巧推论2:
信息3:推论3:晚清科举考试中出现有关西学的内容
信息4:推论4:

材料   31908年,梁启超在《王荆公》一书中感叹:“其有誉之者,不过赏其文辞。稍进者,亦不过嘉其勇于任事,而于其事业之宏远而伟大,莫或见及。而其高尚之人格,则益如良璞之埋于深矿,永劫莫发其光晶也。呜呼,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注:放下书大哭】也。”


(3)王安石“宏远而伟大的事业”的目的是         ,为了实现这一伟大事业,他实行的与农业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有         (请列举3项)
结合历史背景,试阐释梁启超“每读宋史,废书而恸”的原因。
2020-07-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018-07-1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

论述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摘选自史书所载唐代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

人物事迹
唐太宗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魏征贞观十三年,阿史那结社率作乱,云阳石然,自冬至五月不雨,征上疏极言曰:“臣奉侍帷幄十余年,陛下许臣以仁义之道,守而不失……今旱之灾,远被郡国,凶丑之孽,起于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惧忧勤之日也。……”疏奏,帝曰:“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有违此言,当何施颜面与公相见哉!”
李元轨李元轨,武德六年始王蜀,后徙吴。太宗尝问群臣曰:“朕子弟孰贤?”魏征曰:“臣愚不尽知其能,唯吴王数与臣言,未尝不自失。”帝曰:“朕亦器之,然卿以为前代孰比?”对曰:“经学文雅,汉河间、东平也。”帝由是遇益厚。
徐坚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武则天时年号),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摘编自《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唐会要》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1-14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朝廷秘阁藏书29945卷;南朝宋朝廷秘阁藏书15074卷:南朝齐朝廷秘阁藏书18010卷;南朝统治者多次下诏向民间征书。

——据[西晋]苟勖《晋中经簿》、[南朝]王俭《宋元徽元年秘阁四部书目录”、[南朝]谢胭等《齐永明元年秘阁四部目录》等整理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曾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益时用者加以优赏”。后魏(北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徒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

——据[北朝]魏收《魏书·孝文帝纪》、[唐]魏征等《隋书·经籍志》等整理

材料三   有道士献道书,侍臣请留观之,或有可取。上曰:“彼所献书,非存神固气之道,即炼丹烧药之说,朕焉用此。朕所用者,圣贤之道;所需者,治术。将跻天下生民寿域,岂独一己之长生久视哉。苟一受其献,迂诞怪妄之士必争来矣,故斥之,毋为所惑。”

——摘编自《明太祖宝训》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南朝统治者和北魏统治者竞相下诏征书的背景,并说明孝文帝征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朱元璋的治国理政思想。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议古代征书献书活动。
2023-02-14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近代中国著作《瀛环志略》中评价某历史人物称:“可不谓人杰矣哉!(其国) 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该历史人物应为(     
A.克伦威尔B.拿破仑C.华盛顿D.俾斯麦
2023-01-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书中介绍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附以欧洲人所制地图,介绍英美民主制度。此书引发朝野震动,痛遭诋毁后,即被遗忘。

——摘编自雷颐《徐继畲的命运》

下面是《瀛寰志略》关于美国历史的介绍: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1)根据材料概括《瀛寰志略》对美国历史介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瀛寰志略》一书诋毁的原因。

材料二196011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姓氏”发展的文献记载摘编。这说明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40北魏孝文帝认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胡三省《资治通鉴》注释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泛指鲜卑后裔)十居
六七矣。氏族之辨(这里指对士大夫家族源流、世系的研究),果何益哉!

A.士族地主的政治地位得到巩固发展B.汉族姓氏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
C.直接促成了隋王朝全国统一的实现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