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6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一战”后,德意志、奥匈、沙皇俄国、土耳其帝国全部消失;欧洲很多工业区都遭到破坏,而美国工业却得到了大发展;欧洲列强的厮斗破坏了其原本树立起来的统治有色人种的形象。殖民地居民在参战后,不再对殖民者恭顺谦卑了…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在欧洲乃至殖民地广为流传。列宁的思想被更多的欧洲人接受。1919年,孙中山宣布:“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工农红军。”

——摘编自乔公玄重《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及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片面强调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必然会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当代化或当成当代的历史。以这种历史观指导历史写作,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沦为历史的伪造者,尽管自认为是合理地构建过去。”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
A.回到特定时代去认识历史
B.历史研究材料的选择性
C.努力发掘历史的现实意义
D.历史叙述逻辑的严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B.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C.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2019-12-08更新 | 163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   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凤凰卫视2010年4月29日)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活动的表现有何异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时期留学活动出现差异的原因?
2018-08-03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倒幕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D.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尼克松就任时,通货膨胀上升到极为令人不安的程度,国际竞争局面的加剧和轻易获取第三世界原材料   机会的丧失等都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

1969年,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积极寻求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国进行谈判,以期实现荣誉的和平;在外交上,尼克松推动对华、对苏外交新战略。他提出尼克松主义,即美国会积极参与同盟国和朋友国的对外防御和国内发展,但朋友国要承担其未来发展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在财政、贸易等经济方面。尼克松进行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支持第三世界建立独裁政权以反击民众的反抗和实现国际市场的独占,这加剧了地区的动荡,盟国离心迹象更为明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尼克松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尼克松改革的影响。
7 . 历史学家们的分歧
20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欧洲各国举行隆重活动,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德国史学界展开了著名的“费舍尔大辩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完全责任说”由此成为定论,并历时半个世纪。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新时期德国经济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模式发生了转向,“欧洲叙事”逐步代替了“民族叙事”。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产生了多种观点,“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以及“大国集体责任说”等逐渐成为共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上,研究也呈现多元趋势。学者们开始关注战前大国的心态变化、高层政治和军事人物的活动,并讨论战争能否避免的问题。

——徐健《德国学界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

(1)列举材料中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中的关于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原因。
(3)谈谈你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大陆头号经济强国。此时的德国傲视一切,但作为一个姗姗来迟的角色,举目四望却发现在瓜分欧洲和世界的盛宴上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位置。德国外交大臣比洛声称:“让这个邻邦或那个邻邦瓜分大陆和海洋,而我们自己则满足于欣赏蔚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作为德国冤家对头的法国,其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极其强烈,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法国认为实现对德复仇的时机已经为期不远了,复仇的利剑随时等待着出鞘,重夺欧洲霸权的野心再度膨胀。当时欧洲东部存在的以俄罗斯为首的泛斯拉夫主义,则大力宣扬斯拉夫民族优越论,宣称其他欧洲文明已经枯竭,未来属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斯拉夫人。泛德意志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俄德关系迅速恶化。难怪时任德军总参谋长的小毛奇在1913年指出:“欧洲大战迟早会爆发,焦点将是日耳曼民族与斯拉夫民族之间的斗争。”与泛斯拉夫主义紧密相连的是大塞尔维亚主义、大保加利亚主义、大罗马尼亚主义等。交织纠缠在一起的各种极端民族主义,在舆论界的疯狂鼓吹和政府的操纵利用下,在民众的喧嚣声中,导政欧洲日趋癫狂,局势逐渐失控。

——摘编自金立昕、李新伟《极端民族主义推动一战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初欧洲极端民族主义愈演愈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主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 年2月,日本未经宣战突然袭击在旅顺口和仁川的俄国舰队,日俄战争正式开始。这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战争,清政府却表示“局外中立”。由于俄国在陆战和海战中都遭到失败,引起了国内革命形势高涨,沙皇政府十分恐慌。日军虽然屡战屡胜,但日本政府却出人意料地率先求和,由于战争损失惨重和战线拉长,日本兵力枯竭,财政来源和作战物资已山穷水尽,因此日本需要结束战争以巩固战果。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列强既不希望沙皇政府垮台,又急欲插手日俄和谈以便向中国东北扩张其势力。在此情况下,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出面调停,日俄双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根据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吞并朝鲜,并将旅顺、关东省、库页岛南部以及中东铁路.的一段原来俄国的利益让给日本。

——摘编自《新编世界军事史》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朴茨茅斯和约》签订的原因。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朴茨茅斯和约》的性质及其影响。
2020-03-19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见下表)。

北方南方结论
政治历代王霸定鼎,北方占绝大多数,历时共2783年。历来建都于长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要么创业未定,要么败亡苟安,历时共计366年。北方视南方常占优势。
哲学春秋战国时,孔、墨在北;汉初北方独盛儒学;宋明时北人好言象数,多经世之想。春秋战国时,老、庄在南;汉初南方尤喜道家;宋明时南人首倡心性,多穷理之气。凡此者,皆受地理上特别之影响,虽以人事揉杂之,然其结果殆有不容假借者存也。
军事北人南伐者得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最能举事。南人北伐者不得志。其所用兵,虽有种种特别原因,不能尽以归诸地理,要之地理为其一重要之主因。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研究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对梁启超的研究方法、论据、论证过程、结论等进行评述;也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论证、批判、修改或提出新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立论科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