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探寻了哪些先进的思想?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
时间代表人物代表阶级主张实践活动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洪仁玕农民阶级A未实践
19世纪四五十年代B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未实践
19世纪60—90年代CD开展洋务运动
19世纪80—90年代王韬、郑观应
(E派)

资产阶级
君主立宪,振兴工商业,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技未实践
19世纪末(维新派)学西学,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F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荣氏兄弟
(实业派)
G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派)H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20世纪初(激进派)LM
五四运动以后N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

2020-12-1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2021-07-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4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有何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6 . 阅读下列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但在农奴制桎梏下,生产效率低下,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农业上,农奴主认为有大量的廉价农奴可以剥削,用不着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结果导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长期停滞和歉收状态。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皇室、贵族、教会、国家占有全部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缴纳繁重的租税,服劳役。他们的一切财产、人身、子女都属于农奴主所有,任凭地主打骂、买卖和转赠。
材料三 自由派贵族卡维林称农奴制“使整个国家陷于不正常状态,……如果这个制度原封不动,那么几十年后就会将整个国家毁灭。”亚历山大二世在1856年也表示:“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上述材料均出自张桂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材料四   19世纪俄国著名思想家赫尔岑在《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信》中,表达了对主张“自上而下”解放农民的沙皇的“深深的和庄重的谢意”,并说:“(如果)和平的实现了解放,那么亚历山大二世的王朝将在历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
——材料出自赵丽杰《赫尔岑和平解放农民的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落后的农奴制是如何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在1861年之所以能够成功实行的前提是什么?
(3)对于“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亚历山大二世与赫尔岑两人的出发点有何本质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Ⅰ

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1)根据材料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1525—1582年)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期间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其在内政方面,他上疏请行,提出著名的考成法,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 在他的奏书中有如下两条:
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其二,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上述做法改变了过去三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六年考察一次京官的规定,把考察官吏与限时办结事务相结合,并依事务办理情况追究责任人。
——摘编自《张居正传》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作用及对今天廉政建设的启示。
2016-11-27更新 | 5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考得分训练02文综历史试卷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郑成功在父亲降清后,继续从事抗清活动。北伐败归后,郑军取粮的范围日益缩小,又与清廷和议不成,他深感局势严重,开始考虑向台湾作战略转移。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清廷“国丧”停兵不举,郑成功乘机进兵台湾。苦战之后,荷兰人乞和。他说:“该岛一向是属于中国的。现在中国人需要这块土地,来自远方的荷兰客人自应把它归还原主,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摘编自白至得《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材料二晚清以前郑成功所代表的精神,大体亦是传统的“遗民忠义”。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刘师培便观察到,“稍为能说几句排满革命的,都晓得说郑成功是个英雄”。革命者柳亚子言唯有英雄能“排异种以殖新地”。而郑氏能使“欧权鼻祖之兰(荷兰)逡巡让步”,也能使“满族余奴之汉种发奋争先”。

——摘编自陈忠纯《近代国人对郑成功形象的塑造与精神的传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成功进兵台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时期革命者重塑的郑成功形象及其目的。

简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乔治华盛顿在开创与完善美国民主政治制度方面贡献突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英国的设计,总督的权力是绝对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他不仅握有行政全权,而且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可以否决法案。但是,总督在与议会尤其是与议会下院的权力斗争中节节败退,逐渐处于下风。然而总督的权力及地位的某些方面却被后来的总统制继承。独立战争开始后,开国元勋们看到了重建行政权的必要,起码在州一级的政府中是如此。尽管开国元勋憎恶这些行政权力,但他们对于那些为独立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州的州长仍怀有敬意。毫无疑问,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制宪者将纽约和马萨诸塞的强州州长制做为新宪法的模板。

——李秀红《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

材料二:宪法对行政权的规定含糊不清,这使得第一任总统在权力的运用上缺乏明确的引导。实际上之所以会如此,可能是因为华盛顿是制宪者心目中总统的不二人选。他们认为华盛顿会恰当使用总统权力……在他就任后不久,他开始就重大问题向自己的部长咨询;最初是个别征求部长们的意见,1793年后逐渐改为会议形式集体咨询,会议由总统主持。这一会议就成为历届总统执政的一个重要工具——“内阁”。

——摘编自【美】西德尼·米尔奇斯《美国总统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影响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成为总统“不二人选”的原因,并概括他在括他在完善美国总统制方面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