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广东增城甘泉都(今广州新塘)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

湛若水29岁往江门就学于陈献章(号白沙),毅然焚烧"路引"(赴科举考试的证件),以表学习决心。他潜心研究心性理学,数年间学业大进。若水与王阳明(守仁)、吕神、王崇等人相与论道,学者相从甚众,声誉日隆。他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强调气理合一,知行合一,颇有新意和独创性,因而得以成为岭南一代宗主,与王阳明心学并立为“王湛之学”,南方学士,不少受其思想影响。

湛若水先后在江苏、安徽、福建和广东等地捐资修建书院40多所,“以兴学养贤为己任",其弟子遍布全国。他规定每一书院都设"赡田",以学谷周济贫苦学生,且订立崇俭规约以免侈奢恶伪。

湛若水勤于著述,著有《圣学格物通》《三礼经传测》《春秋正传》《四书训测》等,后人在新塘建“尚书府”牌楼,在荔城建“三尚书”牌坊以作纪念。

——整理自《明史·列传·儒林二》《增城县志》等


(1)根据材料,归纳湛若水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湛若水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4-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垣(1880—1971),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清末,陈垣参与创办“在内地发行的唯一革命报”——《时事画报》,并撰写了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1913年,陈垣当选为北洋政府众议院议员,后出任教育部次长并兼任京师图书馆馆长。1923年,受“曹锟贿选”丑闻波及,陈垣毅然退出政坛,专心学术和教学。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他身处沦陷后的北平,在辅仁大学任教之余完成七部专著,数十万言,自叹“言史、言考据,皆托词,其实斥汉奸、斥日寇,责当政耳”。1949年,他拒绝了国民党的所谓“抢救计划”,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51年,他在担任西南土地改革工作团的总团长期间“认识了群众伟大的创造力”,决心“要依靠群众的帮助,来彻底改造自己的思想”,志愿做一个“红专老人”。1959年,北师大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决定接受陈垣入党。1971年,陈垣的家属将他生前积攒的4万元稿费交作党费,将他生前珍藏的4万余册图书和几百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

——摘编自魏书亮《“红专老人”陈垣的入党初心》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垣对参与政治活动的态度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垣所做的历史贡献。
2022-06-09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材料 “伯克”源于突厥语,后发展为新疆地区官职的泛称。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在原有伯克制度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乾隆密谕言及“阿奇木伯克不过办事大员,勿许自称诺颇,私收贡赋。即阿奇木等缺出……。“不准世袭”。同时一改以往伯克政教不分之弊端,谕命各级伯克务必以民事为任,宗教各守已任,不得互相牵涉。《回疆则例》明确规定:“回疆三品至五品伯克缺出,由参赞大臣拟定正陪,奏请补放。凡本城阿奇木伯克及各城庄阿奇木、伊什罕伯克,均令回避本处。”清政府根据各地伯克品级的高低给他们一定的土地(亦称俸禄地或养廉地)和种地的农奴,作为他们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主要物质来源。伯克虽多由回疆贵族出任,亦应根据朝廷的朝觐规定,定期进京朝觐皇帝,以示忠心。断疆设省后,伯克制度被正式废除。

——摘编自苗普生《伯克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伯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伯克制度对清政府加强新疆地区治理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西方科技。

材料一   吴敬,浙江杭州人,他对浙江的田亩、粮税和人口等非常熟悉。当时负责财政、经济的官员常邀他协助工作,这促使他去研究数学的应用问题。吴敬“积二十年”之功,于景泰元年(1450年)编著了《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共十卷。卷一至卷九,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和勾股九类,都是对应用问题的解法。分“古问”和“比类”两种,前者摘自古算术书,后者是结合当时社会情况的应用问题。另有一部分应用问题是用诗词形式提问,第十卷专论开方。《九章算法比类大全》还搜集了许多应用问题,如计算利息合伙经营、就物抽分(以货物作价抵补运费或加工费)。

——摘编自南炳文、汤纲著《明史》

材料二   1672年,德国人莱布尼茨作为梅因兹选帝侯大使出使巴黎,开始研究笛卡尔、费尔玛和巴斯噶等人的著作。1673年莱布尼茨出使英国,期间研究了华里斯及巴罗等人的数学著作。1674年他发明了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的起点,是求曲线的切线作法及其计算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莱布尼茨从巴罗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用的微分三角形法中得到启发,创立了一种新方法——纵坐标差分法。1686年,莱布尼茨发表了一篇有关微积分内容的论文,引起欧洲数学界的极大关注,莱布尼茨亦因此先于牛顿成为人们知晓的微积分这一新数学方法的发明者。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吴敬数学成就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吴敬相比,莱布尼茨数学成就的显著不同,并归纳两人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从服饰演变中可知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光极堂会见群臣时,“班赐冠服”,即易鲜卑官服为汉官服。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

材料二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有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三   19121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开始流行列宁装等,“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布拉吉”。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班赐冠服”的实质和意义。归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的特点和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4)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的流行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外交、社会经济哪些特点?
2021-10-0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材料   195212月,年仅21岁的史来贺当选为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群众靠车推、肩扛、人抬,平地改土,用20年时间,把刘庄村700多块凹凸不平的土地改造成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20世纪6070年代,他顶住“左”的思潮影响,以畜牧业为突破口,兴办起畜牧场、机械厂等村办企业,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从刘庄实际出发,成立了农工商联合社。1985年史来贺带领群众向高科技进军,建起全国最大的生产肌苷的华星药厂。自此后,刘庄经济迅速成长,很快成为“中原首富村”。从19764月开始,他规划建设了刘庄新村,使全村人生活幸福美满、安居乐业。从当干部的那天起,他一直接群众平均水平拿报酬。村里新楼盖好后,他同最后一批群众一起搬进新居。史来贺曾多次被授予全国民兵英雄、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摘编自《史来贺:治穷致富领头人》(《人民日报》(19990901日第4版))


(1)根据材料,概括全国特级劳动模范史来贺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史来贺精神”的时代内涵。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和他的家族消失了,秦国却并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商鞅新法都有哪些内容。变法第一阶段的内容主要有两条:鼓励耕织,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超出规定的,可以免除其自身的徭役;奖励军功,以在前线斩获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再有爵位,同时不能享受特权。变法第二阶段的内容主要也是两条: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1个县,官员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允许自由买卖,鼓励开垦荒地,平衡赋税。

——摘编自李燕子《秦惠王杀了商鞅为什么不废除商鞅变法的内容?》


(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是岁(东汉建安元年,196 年),(曹操)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军队) 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摘编自《三国志·魏书》等

材料二   1950 年,驻新疆部队 11 万指战员就地屯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

1955年,铁道兵 9 个师的转业官兵在东北的密山、虎林、饶河境内,组建军垦农场。1958 年,全军大批复员军人到北大荒建设军垦农场。1966 年,12 个军区相继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些生产建设兵团被誉为"不穿军装,不发军饷。永不转业的戍边大军"。1972 年以后,这些农场陆续移交给地方管理。

——摘编自陈默、杨庆华《试论中国军屯发展的基本规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末年曹魏势力推行屯田的特点并分析屯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屯田的主要表现,并归纳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世纪初,法国海上贸易蓬勃发展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步,新兴的资产阶级呼吁国家重视海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同时希望法国建设强大的海军保护其海上利益。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国先后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的富强,这促使法国国内部分有识之士开始思考海洋对法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各类先进的海权思想纷纷在法国涌现,黎塞留任职首相时期法国建成了 一支强大的常备海军并初步完成了海事管理制度的近代化改造。1661年开始,科尔贝即着手对法国的海事体制进行改革,他在黎塞留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文官的职权,加强中央政府对海军的控制,对各级海军指挥体系进行了精简和规范,并在海军中引入了近代军衔制,设置了从火攻船上尉、护卫舰上尉到上校舰长等一系列军街 ,后来又引入了海军少尉军衔,同时,创建了法国最早的强制兵役制度,为争取海员对强制服役制度的配合,科尔贝完善了登记海员所享有的各项福利,构成了法国最早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解决海军军官人数不足和素质低下的问题,科尔贝创建了海军军官培训体系。改革推动法国海军在1 7世纪下半叶崛起为一支令全世界瞩目的强大海上力量3

—— 摘编自胡德坤《科尔贝改革与近代法国海权的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尔贝海军改革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尔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021-03-2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