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的经历让和平人士认识到,战争不仅仅是秘密外交和军备竞赛的结果,还是军火制造商为了高额利润而精心设计的阴谋。只有实现普遍裁军、减少武器生产才能避免国家政策受军火商的左右,防止战争的再次发生。与在国联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不同,几乎所有和平人士都支持裁军,特别是在对国联和《凡尔赛条约》失望后,许多和平人士把裁军视为维护和平的主要希望。在和平人士看来,只有削减军备才能实现和平,因为武器和军队的存在就是暴力的根源,武器和军队的数量与战争爆发几率成正比。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一战结束后,美国的和平团体要求联邦政府尽快让军人复员,将军队数量裁减到战前水平。同时,要求美国政府与英日谈判,停止海军竞赛。

       ——摘编自王立新、王睿恒《“积极和平”:美国的和平运动与一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平人士的“积极和平”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和平人士“积极和平”观产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关教师工资的政策不断调整,大致经历了四次大的改革:1956年货币化的职位等级工资制、1985年结构工资制、1993年职务等级工资制以及2006年岗位绩效工资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逐步开始探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工资制度。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重新修订,进一步强调要保障教师工资,更加强调工资对教师的激励和导向作用。200911日起,根据国务院安排,按照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原则确定教师工资水平,其中70%为基础性工资,30%为奖励性绩效工资。2010年,国家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维护教师权益,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强调改善和提升乡村、中西部贫困地区和特岗教师的人均补助标准。但由于政策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导致教师工资仍存在较大差距。

——摘编自马香莲,邵怡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工资政策改革演进》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教师工资政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师工资改革的意义。
3 . 通过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可以获得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 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材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根据以上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费孝通于1910年出生于江苏吴江的一个乡绅家庭。他的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母亲长期从事幼儿教育。他的青少年时期是中国最贫穷落后的时代,为了掘救自己的祖国和同胞,费孝通毅然放弃医学专业而转投社会学,他觉得医治社会比医治人更重要。他为自己立下了“志在富民”的人生目标。费孝通的学术研究,是从对中国乡村的田野考察开始的,这在当时是开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的先河。费孝通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具有深刻的了解,他认为,中国要走现代化的道路,不是盲目跟在西方后面,而是需要用自己的脚走出来。他提出了“文化自觉”的学术思想,希望中国人能回到自己的历史文化中,去寻找中国自古以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并贡献给世界,与世界不同的民族共同建构一个新的共存共荣的美好时代。他还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箴言,希望以此来促进世界不同国家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为人类能够共存共荣地生活在地球上提出中国方案。

——摘编自方李莉《费孝通:一位为世界奉献中国思想的学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费孝通转投社会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费孝通的学术贡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部分学者这样评价明治维新“:天皇制绝对主义是……代表绝对主义封建反动的一面。”关于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土地制度的变革,他们认为,改革后的地税仍是封建地租,只不过缴纳的对象由领主变为国家,地租的形式由实物变为货币而已。他们认为,“新地税的性质,在本质上和农民耕种领主的土地被征收封建贡租完全一样”。但是,众所周知,新的地税被政府用来兴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变成了对华族和士族的支付公债,促使其转化为工商业金融资本,起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以地税为主的财政收入,被大量地用于修建铁道和船只,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土地的自由买卖,自由种植,农民具有了自由身份,使农民大批破产转化为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者,有利于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敬秀《明治维新性质再辨析》

(1)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中地税改革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时地税改革的成效为例,简要评析明治维新中的“天皇制绝对主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马相伯,清末民初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l900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3000亩田产捐给教会,规定将其作中西大学的学生助学金。l903年创办震旦大学院,学校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专业分为文学、质学(科学)两类,后发展为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1905年筹建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辛亥革命前后,创办辅仁社(即后来的辅仁大学)和培根女校。

热衷教育救国的马相伯对革命也非常支持。1904年夏。破格录取讥讽时政而被清廷通缉的“要犯”于右任。辛亥革命前后,因其德高望重,孙中山将他聘为南京第一任市长。他还曾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参政院参政、平政院平政等职。袁世凯称帝后,他痛加抨击,认为“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

九一八事变时,他发表《为日祸敬告国人书》,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自1932年11月起,他连续四个月发表了l2次国难广播演说。他先后发起组织多种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

——摘编自李天纲《马相伯卷》等资料


(1)根据材料,概括马相伯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马相伯活动的主要因素。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知识分子阶层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请用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如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
(2)据材料二,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考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他一到任即发布政令,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奴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在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还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次亲自参加了植树活动。

——摘编自马国军等《柳宗元在柳州》


(1)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代统治者信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明成祖把原属元朝疆土的十块土地让与朝鲜,其理由是“朝鲜之地也朕度内,朕何争焉”。雍正常也认为“朕统御寰宇,凡臣服之邦皆隶版藉”。但中央对边疆历来奉行“王者不治夷狄”的天朝礼制秩序。19世纪70年代,日本意图侵占台湾,其理由是该地为中国的“化外之民”,“不治”说明没有有效的统治关系,没有统治关系也就没有主权。日本所挟以为据的“理由”来自近代西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清末,随着边疆危机的深入,边疆建省呼声日益高涨。有人提出在西藏等地建立行省,实行直接统治,去掉那种在新的国际规则下往往授人以柄的“藩属”关系。1884年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85年建台湾省,1907年建东北三省。在新的国际形势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治边理念和统治方式,昭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建省改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建省改制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管仲(前723~前645年),中国古代政治家、改革家,被誉为“法家先驱”。由于齐国经济较其他诸侯国繁荣,贵族的奢侈腐化动摇了齐国地位,他提出重视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强调以君主为核心的政治体制。认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事断于法”,主张“顺民心为本”,坚持正义的王道思想。同时将治国目标定位在经济建设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辅佐齐桓公治齐四十余年,使之成为畚秋首霸。历史上曾有“春秋两百多年,实在是齐桓公和管仲的天下”之说。但是“法自君出”很多时候无法避免法治与人治的矛盾,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悲剧。

——摘编自陈志新《管子教育治理思想及其对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治国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