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豫让,晋国人,从前为 范氏和中行氏效力,但没有得到重用,遂投奔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很尊敬。后智伯被韩、赵、魏三家联合打败,赵襄子将智伯杀害。豫让逃到山中,发誓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我一定要为智伯报仇。”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后,豫让埋伏在其必经的桥下,再次被抓。赵襄子斥责他说:“你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这样执着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最终自刎而死。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1)根据材料,概括豫让这类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刺客盛行的时代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从自己的见闻与立场出发,以异于当时士大夫的标准,构建出明朝君臣两类截然不同的政治形象:开创者的英名和末世君臣的无能与自私。康熙对明太祖褒扬有加,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亲奠其陵,并作祭文:“维帝天锡勇智,奋起布衣,统一寰区……鸿谟伟烈,前代莫伦。”且毫不讳言,以其所创制度为自己施政的重要蓝本。相形之下,康熙眼中的明末诸帝则完全是另外一副形象,怠惰、奢靡、庸懦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明朝君主这两类截然不同的形象清晰地显示出康熙在评论明朝政治得失时所采用的颂扬与批判的双重话语。将其置于清初这一特殊的政治环境中考虑,我们不难体会到它所包含的意蕴。推崇明初诸帝,既是康熙尊重汉人礼仪秩序的最好表达,也是在向汉人宣示大清是继明朝之后的唯一正统;而对明末皇帝的批判则无异于向汉人指明明朝的亡国是咎由自取的结果。康熙这一评价及其意图对有清一代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实为明清易代中至为重要的环节。

——摘编自刘志刚《康熙帝对明朝君臣的评论及其政治影响》


(1)据材料,指出康熙帝对明太祖和明末诸帝的评价有何不同,分析康熙帝做此评价的意图。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2022-05-27更新 | 31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04明清社会转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0年法国政府通过《卡蜜儿·赛改革方案》,规定年轻女子可通过省市举办的考试入校接受教育。该法案最初并不在初始改革方案中,执政党为了和当时右派势力划清立场,抵制教会教育,才支持女子教育改革方案。学校开设教学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类、地理与天文学、历史类、家庭经济类、艺术类、体操等课程。学校提供寄宿,待遇与市立中学享受同样的待遇。奖学金数额由公共教育事务部、学校所在的省市共同协商来决定。学校允许学生在正常教学以外的时间进行宗教教育,但必须经过公共教育事务部部长的准许。每所学校都由一位女校长管理,任课教师必须拥有常规的学位。卡蜜儿作为改革的推动者指出:女性来到世界上不是为了宗教信仰,而是为了成为妻子、母亲。这说明当时的共和派并无意通过教育改变女性社会地位。

——摘编自卞翠《法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卡蜜儿·赛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卡蜜儿·赛教育改革。
2022-05-27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26讲选修模块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中、西方人文精神始祖的孔子和苏格拉底等生活的时代,也是人口迁移、王朝更迭的动荡时代。他们分别开创了两种文化最本原的东西,为两种文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者都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救世济民的最高精神。

——摘编自[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增强了启蒙思想家们的文化普遍性和相对性的观念。中华文化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使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欧洲的基督教文化并非是世界上唯一的、最早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普遍存在,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基督教会并不能垄断全部的“德行”和“真理”。启蒙运动崇尚理性精神,据许多研究者认为,至少部分地源于中国。例如历史学家方豪就曾认为:“此运动之来源,中国实多于希腊。”

——摘编自武斌《文明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说明两人在思想文化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简析中华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2022-05-26更新 | 419次组卷 | 6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5 . 孔庙

材料一   孔子卒后,《左传》等典籍记载,弟子将其故宅三间改作庙堂,岁时奉祀,为孔庙之始,属“因宅立庙”的家庙。《史记》记载,汉高祖“过鲁,以太牢祀焉”,开创皇帝到孔庙祭祀先河。汉武帝时,京城太学和地方郡县学开始祭孔,但此时学校中未设孔庙。东汉桓帝时,在孔庙设管理官吏,孔庙开始向“国庙”演变。

材料二   东晋时复兴儒学,南朝《宋书》载:东晋孝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选公卿二千石子弟为生,增造庙(孔庙)屋(太学)一百五十五间”。首次在太学里建置孔庙,将“庙”字置于“屋”前,以显其要。其空间布局按照《周礼》“左祖右社”的思想,建置为“左学右庙”,“庙学合一”的格局已经出现。目前南京的夫子庙即在东晋学宫旧址历经改建而成。

材料三   魏晋以后,在全国各地州县学里均设立孔庙,孔庙成为祭祀孔子与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北魏从南齐夺得孔子故里后,献文帝立即派四朝元老汉臣高允代表皇帝到孔庙祭祀。孝文帝模仿汉制“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并亲赴鲁城(曲阜)孔庙祭祀,曾下诏:严令取消民间“求财求子消灾去病”的孔庙祭祀活动,重续了国家对孔庙的管理制度。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汉代与东晋三个时期孔庙的差异,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祭孔和修建孔庙。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宋乾道四年(1168)春夏之交时,闽北灾情十分严重,崇安知县邀请朱熹等人商议救灾赈粜之策。朱熹积极出谋划策,在动员豪绅富户拿出家中存粮以平价赈济灾民的同时,还向官府借了600石米来赈济饥民,这一措施使百姓暂时度过了大灾之年。第二年,朱熹在官府的支持下,建立五夫仓用于储藏粮食,仓中粮食是劝捐或募捐得来的,存丰补欠。五夫仓竣工之后,朱熹举荐里中德高望重的四位老乡共同管理,制定了《五夫仓规》,家乡百姓深受其益。邑人为了纪念朱熹这个惠民善政,遂改称“五夫礼仓”为“朱子社仓”。后来,朱熹在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任上之时,因浙东逢荒年,饥民遍野,宋孝宗派他回浙东赶办救荒大事。朱熹不负上(圣)望,当年尽缓灾情,使饥民无断炊之忧。为了进一步办好社仓,朱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社仓事目》,并呈请皇上批准推广各地。后来人们把《社仓事目》连同“五夫社仓”的经营管理办法统称为“朱子社仓法”。朱子社仓历代重修不辍,至今仍保存完好。

——摘编自刘永加《宋代名臣的社会救助事业》


(1)根据材料,概述朱熹在宋代社会救助领域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熹在社会救助领域能够做出贡献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曾国藩年谱节选

1861年,51岁。823日上奏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95日,湘军攻陷安庆。1120日,奉旨督办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进军之策。
1862年,52岁。718日,为借英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见后,日记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我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做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53岁。128日,安庆军械所造出我国第一条   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12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54岁。5月,定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719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815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55岁。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遗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10月,将金陵制造局迁上海虹口,合并他厂,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

——摘编自黎庶昌《曾国藩年谱》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在19世纪60年代前期所积极推动的主要事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人物研究或学习中“年谱”的优势特点。
2022-05-24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真题模拟题汇编—专题05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年)
8 . 有学者认为,疆域、正统性与德性构成了“大一统”的三个基本要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疆域占领和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军事实力相对比较弱,所以只能依赖文化和教化的力量,靠弘扬道统把“大一统”的“德性”因素发扬到极致,来弥补疆域控制能力的不足。无法拥有足够的疆域是宋明士大夫共同拥有的集体历史记忆,他们通过弘扬儒家道统弥补疆域缺失带来的心理阴影。宋代以后儒学有了更多的拓展空间,儒学理念真正从上层下渗到了基层社会,成为普通民众遵循的信条。

材料二   明代北面的一大片土地都被蒙古残部所占据,东北是女真实际控制的地区,所以明代的疆域大体上是和蒙古人与女真的统治地区平分秋色的。明史专家顾诚先生曾提出明朝和北方的瓦剌、东北的满人构成了对峙的关系,基本上是以防御的态势来构架整个疆域格局。边疆地区依靠军事体制布防,沿长城一线基本上由卫所和都指挥使控制。而明朝在疆域控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大一统。

材料三   清朝皇帝同时拥有两种“正统性”,一方面继承内地的汉人文化传统,通过弘扬儒家道统礼仪的方式进行统治;同时皇帝又尊崇藏传佛教,在蒙古和西藏等藩部地区实施其宗教化的治理策略。清朝实现了“大一统”三要素的整合,即拥有广阔的疆域,对前朝正统性的合理继承并加以变通,创造性的建立起了“二元正统性”,以及对德性民心的占有和收束。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念群《“大一统”的命运:从“康乾盛世”到“晚清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简述理学创立和发展的过程,并概括“德性”因素影响下形成、并成为“信条”的社会氛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军事和生产方式的角度,指出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中北部疆界的分界依据,并概括明朝北方防御构架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列举康熙帝弘扬儒家的史实,以佐证对内地“德性民心的占有和收束”,并依据“广阔的疆域”提示,用一句话概括清朝在我国国家疆域形成过程中的地位。②写出清朝主管“藩部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名称,并概述康熙帝时期对这一地区宗教化治理的措施。
2022-05-23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政治篇命题情境02大一统-【小切口大历史】备战高考历史命题情境分类强化训练
9 . [历史——选修 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北约东扩是冷战后影响美俄关系的最重大事件,冷战后,在面临着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曾经对手不再存在的局面下,北约转变其职能,采取了东扩的计划,准备将自己的范围拓展到更多的区域。克林顿政府奉行双轨政策:一方面,继续支持叶利钦的领导地位,支持俄罗斯的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俄罗斯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另一方面采取比较谨慎、渐进但却是坚定的步骤实行北约东扩,并设计了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作为东扩的过渡。对克林顿政府来说,这两个方面都是巩固冷战胜利的成果所必需的。美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对北约东扩存在着尖锐的意见分歧,有反对东扩的,也有主张激进东扩的。俄罗斯则举国一致地反对东扩。美俄之间进行了反复博弈。美方在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之前没有采取北约东扩的实际步骤,以免影响叶利钦的选情。在关于双方关系《基本文件》的谈判中,北约答应了俄罗斯的要求,保证在新成员的领土上不部署核武器和大规模的常规力量,但也拒绝了俄罗斯的两个要求:没有给予俄罗斯对北约决策的否决权;没有答应拒绝接纳原苏联国家入盟,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1997年马德里峰会决定邀请波、匈、捷进行入盟谈判,打开了美俄关系中的潘多拉盒子。

——摘自陶文钊《北约东扩与美俄关系(1993-1997 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约东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约东扩的影响。
2022-05-21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7专题选修模块(测)-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贞观政要》和宋代《资治通鉴》对隋文帝时期发生的一件史事分别有自己的叙述。

材料一   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今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唐]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高祖文皇上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隋纪二


(1)在两则材料的的记载中,哪些基本信息是可信的?为什么?
(2)两则材料对同一史事的记载有何明显分歧?你认为哪则材料的叙述可信,为什么?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