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4 道试题
1 . 1921年,甘地制订了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参加者应遵守的各项具体规定,其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有:“父母将我们的孩子们,从政府管理的学校中退学,在他们家里或经由民族学校,为孩子们作出一定安排。”这一规定旨在(     
A.保留印度教育的民族特色B.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
C.促进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D.开创民族独立运动的新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史记•商君书•弱民》有曰:“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燔诗书而明法令”。近代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办报纸,议论时政,宣传维新变法。这反映了两个改革的主要不同在于(       
A.前者是奴隶制改革,后者是封建制改革
B.前者在于弱民愚民,后者在于开启民智
C.前者意在打击儒学,后者意在弘扬儒学
D.前者引发“百家争鸣”,后者促进思想解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维新(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据严复《国闻报》发刊词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力,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刊于《时务报》的《变法通议》

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他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据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Ⅲ》(人民版)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戊戌维新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维新者的出路在哪里。
2023-12-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许倬云先生指出,秦之速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政治不通,具体地说,就是中层与下层的疏离。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的材料来看秦的中层几乎全是军人……下层百姓的怨气、意见很难通过这些秦国的军人反映到决策层去,政不通自然人也不和,不亡何待也?据此可知(       
A.历史研究因年代久远难以形成定论B.秦亡于暴政的结论属于错误结论
C.史料的拓展更有利于丰富历史研究D.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宗教改革使欧洲陷入了百年之久的宗教战争,最主要的战场是德意志。最终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和作为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的英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瑞典都得以巩固。材料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巩固了各民族国家的主权B.对路德宗教思想传播有促进作用
C.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发展D.对德国民族国家形成有负面影响
6 . 明代万历之前,一条鞭法已经在南方的部分地区施行,在江西、浙江、南直隶、广东广西、福建都较为成功。万历九年,张居正将“一条鞭法”推广到全国。后来,有学者对其研究时发现,一条鞭法在北方推广遭到了强烈的抵制。该学者意在说明(       
A.政策的制定需要因地制宜B.一条鞭法未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北方地区中央控制力缺失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影响政策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       
A.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B.传播儒家礼制文化
C.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D.推动鲜卑民族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万历元年,张居正奏请实施考成法,要求每个衙门将要考查项目制成两本相同的簿册,一本送各部门备注,每落实一件注销一件,如有积欠未清之事,由该部门具奏候旨,另一本送朝廷内阁查考。此项改革举措的直接意图在于(       
A.完善上计制度,监察百官B.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C.突出内阁地位,赏罚官员D.加强官吏考核,整顿吏治
9 .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认为西方的议院只不过是“彼族实暗合经义之精,非能为新创之治也”,“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谋及庶人为大同”。康有为的这些言论(     
A.极力推崇古代大同思想B.对欧美制度盲目排斥
C.尚未突破传统政治思维D.试图为变法减小阻力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疆域的扩大,金朝的统治者逐渐改变过去贱老的习俗,开始借鉴中原王朝尊老养老的传统。大定八年(1168年)“制子为改嫁母服丧三年”,泰和年间定有律令“祖年父母、父母无人侍养,而子孙远游至经岁者,甚伤风化”应加以重惩。赋役方面,规定对,年老且无负担赋役能力的年老者施以减免,体弱年高者作为特殊群体,得到了特殊照顾,金朝还会赐予这个特殊群体米、绢等物资。金朝还设立了养老处所,专门优抚退役的老兵。皇室还会设宴款待民间耆老,皇帝赐给饮食,对庶民百姓来说,这是极高的礼遇。纵观金朝的养老措施,虽没有中原王朝的具体、规范,但也涌现出一批孝子、忠臣,并形成了一股社会风尚。

——摘编自倪屹、徐洁《金代尊老养老风尚述论》


(1)根据材料,概括金朝的养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朝尊老养老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