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铁锄,验证了当时铁锄的使用。以下对史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B.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C.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2 . 宋代话本中记载,王安石曾微服到江宁,遇到一老人在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问其故,老人说:老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B.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C.变法中存在一定的扰民现象D.免役法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3 . 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朱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吟咏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其他相关传说,先后对小亚细亚及南希腊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谢里曼的考古发掘
A.证明了《荷马史诗》是一手史料
B.丰富了研究古罗马帝国的史料
C.说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
D.显示了《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
2019-06-07更新 | 700次组卷 | 3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清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记·殷本纪》记载:“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对上述史料看法正确的是
A.该记述属于神话传说,基本无历史价值
B.该史料属于文献史料,有待于实物印证
C.该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有一定参考价值
D.《史记》素以信史著称,故该史料是可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2017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
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2018-03-13更新 | 455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
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
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我国各地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史前文化起源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古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直接史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当·斯密(17231790年),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亚当·斯密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之父”。18世纪初的英国市场经济已经兴起,追求个人利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人类传统的利他美德还能不能维系,或者要不要维系,已成为一个大问题。亚当·斯密以《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这两部书立世,两部书却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性:《国富论》揭示了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则指出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他在书中提倡用“同情弱者”“悲悯苦难”“爱他人”“正义”“人性”“谨慎”“责任感”等去支配世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公民的幸福生活。书中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摘自魏进平:《古今中外名家论责任》等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道德情操论》出版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道德情操论》的当代价值。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主流的战争观是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战争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与道德无关,也就无所谓正义与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一消散,各国学界就开始纷纷成立研究机构来探讨战争的原因。富于理想主义的和平主义思潮兴起,和平主义的基本观念是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而不论战争的起因或是目的。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战争不再被顶礼膜拜,甚至成为人们害怕、厌恶的词汇。这种战争观在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载减军备或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二战后异军突起的正义战争论是一种新的战争观。正义战争论的核心观点是可以把战争区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二战结束后,盟军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暴行进行了客观的揭露,导致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不同以往。原子弹的应用显示了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战争本身的价值都受到了质疑。

——摘编自梁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后国际战争观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