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的是一战期间协约国和同盟国的生产能力统计数据(单位:百万吨)。造成1917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长期的战争损耗B.美国加入协约国
C.协约国重视工业D.协约国资源丰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黄旭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一九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为了在艇内合理布置数以万计的设备、仪表、附件……黄旭华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除了用算盘计算数据,黄旭华团队还采取用秤称重的方法: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这种精神激励黄旭华团队研制出我国水滴型核动力潜艇。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他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深潜”报国三十年,他言传身教,培养和选拔出了一批批技术人才。2019年国庆前夕,国家领导人签署命令授予黄旭华“共和国勋章”。

——摘编自《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


(1)根据材料,概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生于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o他的祖父郭荣,是一个渊博的学者。郭守敬在祖父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天文学特别感兴趣,曾自己动手,用竹蔑做成浑仪观察天象。至元十三年(1276年),郭守敬参加了修订历法的工作。他建议,为了给修订历法提供依据先对天象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观测准确地观测天象,就得首先解决仪器问题。古代测量日月星辰位置的主要天文仪器是浑仪。宋代的浑仪构造复杂,圆环一道套一道,转动不灵便,还遮住了一部分视野,使一些星星落入观测的死角。郭守敬对浑仪进行革新,另制一种结构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

郭守敬挑选了14个具有天文观测知识的官员,带着他创制的简仪,分成几个小组,到设在全国22个观测站进行天文观测。各观测站的数据报到大都后,郭守敬花了两年的时间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授时历》。授时历在至元十七年(1280年)颁行,比格里历早出302年。

——摘编自《科技巨人郭守敬》


(1)根据材料,概括郭守敬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郭守敬成为科技巨人的原因。
4 . 清人洪亮吉在其文集中曰:“春秋时,列国皆用同姓,惟秦不然。”据他统计,秦国自孝公以来共引进了53名外国人才,这些人才对秦的发展和壮大直至最后的统一起了重大的作用。据此可知秦国
A.商鞅变法影响深远B.军功爵制推行得力
C.历来重视招揽人才D.贵族势力严重削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