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口述历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该类历史资料源自人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后工人的口述史   

口述内容口述人
那个时候宣传我们是主人……那个时候干活不是谋生,是一心为把鞍钢、把国家的企业、把国家的事办好。“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MCX
班长可以当一日制的厂长,你对厂子有什么要求、合理化建议,你可以提,比如说生产上存在问题,技术上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鞍钢工人TCK
基本上拖厂职工的孩子都要在拖厂,从哺育室、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比较齐全。“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一拖工人DJT
当时市里面来人给我们开动员大会,号召我们现在要备战备荒为人民。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去的是好人好马好设备。1964年启动的“三线建设”贵州工人YFY

——摘编自周晓虹主编《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后初期工人的身份地位,并加以解读。
(2)研究新中国工业建设时,你如何看待工人口述史的史料价值。
2023-05-28更新 | 493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秦始皇陵西侧出了大量秦时期的器物,如图中的金骆驼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骆驼,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B.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
C.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2021-07-23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近十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历史研究的突破提供了条件,《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陈胜、吴广触犯秦法,按律当斩。而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中,则规定因不可抗的自然因素而耽误的,可免除惩罚。下列表述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出土文献基本印证了传世文献B.出土文献的史料价值相对较高
C.出土文献需要进行真伪的辨析D.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历史认识
2021-05-05更新 | 725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在论及商鞅变法时指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的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革-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下列文献史料,可以对其佐证的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③“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④“有事请殹(也),必以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史书性质的演变而言,最初各国之史,尽由史官所写,其性质完全为官书,为贵族所垄断,私人无作史书者。苟其欲之,亦无史料足供撰述。及春秋之末,渐有私人著述,史书亦不外此例。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私学兴起推动了教育普及B.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D.传统的政治秩序逐渐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夏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由于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传说引起学者的怀疑。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以下原因中正确的是(     
A.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
B.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
C.该遗址非常明确地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第二手材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重点是让晚辈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做人读书、勤劳俭朴、为人处世等。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颜氏家训》,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

——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

材料二   在严复看来,个人的自由,若遇到国家的危机,后者更为重要。他告诫子女:“事遇群已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切毋造孽。”1921年严复弥留之际交代儿女:“须知中国不灭,或有损益,旧说必不可叛。”这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一点。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的家庭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中国家训文化的看法。
8 . 经过众多国家的一致行动,《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武力使用或威胁,其中“大国一致原则”和“核均衡”是禁止使用武力条款赖以实施的“双支柱”。同时,联合国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如自决权、人权、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公正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联合国的这些举措(     
A.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B.颠覆了欧洲旧有的国际法规
C.体现出大国之间协调合作加强D.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长城的历史价值

材料一   在冷兵器时代,相对先进的农业民族,其军队并不比游牧民族强悍,往往是游牧民族军队更具攻击力。长城关城相连,烽火相通,居高临下的优势,可以消耗、迟滞敌军,也可作为反攻的基地,故长城对于防御游牧民族的进攻,在战术上是成功的。长城在政治意识和军事战略上功不可没。长城既是军事防御线,也是地理上的农牧业的分界线。长城体现着文化多样性和众志成城的民族气节。

长城不仅有益于农业民族,亦有益于游牧民族。长城阻挡了游牧民族南下,减少了南北民族间的杀伐。民族间物质交流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在"互市"贸易中,中原的铁器、丝绸等产品,交换北方的牛、马、皮货等,经济文化交流在长城关口处友好、公平的进行,对南北民族的社会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结合材料一,辩驳材料二中康熙帝对长城作用的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电影《长津湖》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长津湖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其价值在于
A.体现了中国积极发展睦邻友好的关系
B.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
C.打出了国威军威,赢得和平建设环境
D.极大地改变了联合国内力量对比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