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皇五帝、禅让制、邦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2014·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 .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2019-01-30更新 | 5570次组卷 | 83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 . 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官室。”这表明(     
A.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B.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
C.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D.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
3 . 史料分类和史料价值是史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治水一手史料不断丰富B.大禹治水传说和史料矛盾
C.史料真伪需要考古文物印证D.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2023-08-02更新 | 57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者所写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B.世袭制的确立C.王的出现D.早期国家的诞生
2021-10-09更新 | 1063次组卷 | 74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基础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黄帝的帝和帝尧、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而夏、商、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导致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主要是(     
A.都城建设制度凸显阶级色彩B.夏朝中央开始分类设置职官
C.“私天下”取代“公天下”D.地方管理制度呈现松散特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轩辕黄帝像


材料二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距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

——国民党《祭黄帝陵文》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共产党《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奉黄帝为文明初祖的原因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对比国共两党的祭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的原因和作用。
2023-05-30更新 | 390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上第2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战国时期,传说中的“五帝”世系纷杂;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其描述成从黄帝开始的嫡系世系传承。司马迁意在
A.强调文化同源B.提倡“独尊儒术”
C.解决王国问题D.突出“天人感应”
2021-03-21更新 | 801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山海经》记载,炎帝为南方之神,蚩尤为九黎的部落酋长,盘古、伏羲的故事为汉族、羌族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神话。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幸明德。”战国时期,七国的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拓跋珪在其昭文中说:“夫刘(邦)承尧统,旷世积德。……《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吴、楚僭号,久加诛绝,君子贱其伪名,比之尘垢”。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曾下令改变鲜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和语言,奖鲜卑贵族与汉族的士族通婚,改汉姓,学习中原的典章制度等。

——据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大力支援边疆建设和发展,使其长期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不局限于某种文化类型,而是关涉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少数民族的构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国政府往往使用“边疆民族地区”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区”指代“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由建设时期向发展时期转变,内外情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边疆观念在适时调整,并在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领域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

——摘编自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原因,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举措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
9 .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现:上层贵族专门的墓地里,有大量的宗教性玉器、祭坛和豪华的丧葬品;社会大众的墓葬里,只有若干日常生活用具;遗址有良渚王城,外围有庞大的水利系统(见图)。据此可推断当时(     

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示意图(部分)
①已出现贫富分化和阶级差别       ②处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晚期
③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被推广       ④在长江流域出现了邦国文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古人所称的帝就是现在人所称的神。《国语》关于“五帝”如此歌颂:“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议民,舜勤民事而野死。”这说明能被后世尊称为“帝”主要取决于部落联盟首领的(     
A.能力B.出身C.强权D.功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