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礼记》规定周朝“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都可以进入“国学”学习,而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就已经出现“大学”“右学”之称。这表明西周教育的特点是(     
A.等级森严B.承袭商制C.去宗教化D.体系完备
2023-04-18更新 | 1362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文献资料与学者研究表明,第19代商王盘庚迁都,此后两个多世纪中形成伟大的商文明:第22代商王武丁开疆拓土,商朝发展到顶峰。而无论是史书叙述的频度还是民众熟知的程度,商朝末亡国之君商纣王都更为突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A.史料决定了历史价值观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
C.现实需要影响历史记忆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
3 . 商朝时商族人认为天命只降于商人,故而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上天能够永远保佑商族;后武王伐商,打破了商人天命降于一族的观念,由周天子而不是周人来领受天命,不再斤斤计较于一族小群体的利益得失。这种变化(     
A.推动仁政治国理念形成B.适应分封制对内外服制度的取代
C.使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D.保证了周朝贵族的世袭特权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商代王位世系图(部分)。“三公二父”是商王康丁的五位旁系先王,他们经常一起受祀,祖甲多数情况下都是单独受祀。这些做法表明当时(     

A.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B.兄终弟及方式渐趋成熟
C.直系血缘纽带关系强化D.统治集团内部等级森严
2024-03-09更新 | 762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盘庚之政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诸侯归附于商王朝的统治之下。此后,随着商王祖甲改制的进行,以后的几代商王均竭力扩大王权,这极大地限制了内外服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现象表明,盘庚迁殷后的商代(     
A.出现专制集权体制B.内外服制达到鼎盛
C.商王权威得到加强D.社会改革蔚然成风
6 . 有学者指出:夏的都城有崇、安邑等13处,商的都城自契至汤有、蕃等7处,汤以后五迁,西周早期都城曾有邰、豳等5处。这些都城或相继建立或同时建立,最后均可能同时并存。早期国家的都城同时并存(     
A.源于重建社会秩序B.受同源共祖观念影响
C.利于加强王权辐射D.说明国君权威增强
7 . 有学者认为,商朝的王畿是“国都不远的地方,由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以外“隶属于商王朝距离遥远的诸侯方国,对王朝所负担的义务是很有限的,也只能是名义上的服从”。这主要是因为(     
A.内外服制度弱化商王统治B.商朝疆域局限于王畿地区
C.商朝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商王对诸侯方国没有影响力
8 . 在甲骨卜辞中,商王自称“余一人”,王以下有各级的贵族与官吏,如“尹”、“卜”、“工”等;《尚书.盘庚)中也有“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等官名的记载。这表明商代
A.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
C.官僚制度趋于完备D.等级秩序较为森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的文明之一……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了距今10000年前后栽培的和黍。此外,浙江上山、湖南玉蜂岩也出土了距今10000年左右栽培的稻。这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力提高,人们过着定居生活。距今约5300年前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了祭坛、积石壕、神庙、玉器等: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良绪遗址和陶寺遗址都发现了大型都邑、宫殿和权贵阶层的大墓,这表明当时社会分层和分化加剧。约4000年前,二里头遗址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由古国文明向王国文明过渡。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等区域由于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上升等环境变化,农业遭受严重打击,文化和社会转向衰落,本区域的文明进程出现挫折,转而纳入以中原地区王朝为中心的文明一体化进程。约3000年前,西周王朝封邦建国,加强了对王微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中原王朝统治得以巩固。

——摘编自王巍《中华文明奠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奴隶社会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甲骨文中的“田”字,方框中纵横交错的笔划不定,有些还在方框外又凸出几块方格田;而金文中则一律作田字格,与今天使用的田字没有区别。这一变化源于
A.土地井田制度瓦解B.农业生产显著进步
C.国家统一局面出现D.文字使用频率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