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00年,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金杖

玉璋

   

   

   

金面罩是用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镂空。面罩与人头像的粘和方法,系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粘合剂,将金面罩贴于铜头像上金杖上有三组图案:靠近端头的一组,合拢看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巫冠,耳饰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另外两组图案相同,其上下方分别皆是两背相对的鸟与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支箭状物玉璋于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器身呈鱼形,在射端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小鸟。玉璋是出土最广泛的礼制性玉器,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起山东,北至陕北,西南达四川,南及香港等地均有出土
任意选取材料中的一件或多件文物,并结合所学,提炼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并进行说明。(要求:紧密联系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2023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位列其中。该遗址2号墓地出土的金覆面长18.3厘米,宽14.5厘米,重40克,含金量达88%(见左下图)。其实之前三星堆遗址5号坑也出土了一件金面具,宽度约23 厘米,高度约 28 厘米,可以独自立起(见右下图)。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B.两地文明可能有某些联系
C.三星堆文明早于商城文明D.巴蜀文明来源自中原文明
2024-03-14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成都金沙遗址市是一处商周时代遗址,是古蜀王国的都邑。出土了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文物。其中,玉璋最早流行于夏朝时期的黄河流域。夏朝后人就把玉璋进行扩散传播,玉璋成为了古蜀文明最核心的礼器。由此可知(     
A.中华文明有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B.金沙文明属于奴隶社会先进文明
C.古蜀国完全继承了夏的礼制观念D.金沙文明与良渚文化的联系密切
2023-03-03更新 | 44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4 . 19世纪末,有商人将农民翻地时偶然发现的一些有字甲骨贩卖至京城,金石学家推测其发现地为文献记载上的殷墟,从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组织了30多次发掘,成为20世纪学术史和考古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在博物苑的基础上开建遗址博物馆。结合所学,对该材料认知正确的是(     
①金石学家发现了甲骨来源于殷墟
②殷墟文物经历了零星发现到有序发掘
③“二重证据法”有助于考古新发现
④博物馆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特有载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4-14更新 | 639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考古发掘,河南省贾湖遗址出土了带有契刻符号的甲骨,这些符号多见于随葬的带孔龟甲甲板上,这类带孔甲板是与占卜相关的佩戴饰物。从部分契刻符号的形体来看,个别与殷墟甲骨卜辞的字形近似,殷墟甲骨卜辞应与此一脉相承。这些契刻符号(     
A.是一种成熟的文字B.反映出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已出现
C.记录了王室的大事D.为探索中国文字起源提供了实证
2024-06-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河南安阳的商朝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经考古鉴定,其原料有来自昆仑山的和田玉。据此可知(     
A.中原文化辐射周边地区B.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区域之间存在交流往来D.华夏认同观念已然形成
2023-09-09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7 . 郑州小双桥商朝早期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是用软笔蘸朱砂等颜料书写于陶缸器表或口沿内侧的,这些陶缸多出土于祭祀区的地层和遗迹中,从文字的形态结构看,其与商代晚期的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这一考古发现能够说明(     
A.朱书文字主要用于占卜B.商代的祭祀活动程序复杂
C.甲骨文发展有历史积淀D.商之前已有成熟文字系统
2023-08-30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八)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贡器和900多枚铜镬……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葬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的文明之一……北京东胡林遗址出土了距今10000年前后栽培的和黍。此外,浙江上山、湖南玉蜂岩也出土了距今10000年左右栽培的稻。这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力提高,人们过着定居生活。距今约5300年前的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了祭坛、积石壕、神庙、玉器等: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良绪遗址和陶寺遗址都发现了大型都邑、宫殿和权贵阶层的大墓,这表明当时社会分层和分化加剧。约4000年前,二里头遗址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由古国文明向王国文明过渡。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等区域由于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上升等环境变化,农业遭受严重打击,文化和社会转向衰落,本区域的文明进程出现挫折,转而纳入以中原地区王朝为中心的文明一体化进程。约3000年前,西周王朝封邦建国,加强了对王微地区之外广大区域的控制,中原王朝统治得以巩固。

——摘编自王巍《中华文明奠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始社会时期中华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奴隶社会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因素。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河南省安阳市郭家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二   内外服制滥觞于夏,形成于商,影响至周,是独特国家结构形式。内服职官数量众多,由商王直接任免。外服职官有侯、甸、男等。卜辞中侯的数量有五十多个。他们一方面臣服于商,接受商予的封号,另一方面是土著国家的首领,不是由商王任免。诸侯国要担负纳贡、服役、戍边或随王出征等义务。

——卜宪群《中国通史·从中华先祖到春秋战国》


(1)材料一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材料二中的制度。
2022-08-3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纲要上-2023届高三一轮必做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