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朝的统治及文化遗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中国文字演变的历程。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B.文化下移局面的出现
C.国家统一趋势的增强D.汉字普及程度的提高
2024-01-1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THUSSAT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届高三1月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商代重鬼神,礼制比较规范,礼器性质比较明确,礼器上有大量代表性的商代纹饰,有非常强烈的图腾内涵。而西周时期,尤其是中期以后,祭祀活动的器物显得有些随意;到了东周,贵族们甚至将原先的祭祀用器改头换面制作成生活用器。这一趋势说明(     
A.贵族政治逐渐瓦解B.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C.祖先崇拜氛围淡化D.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2024-03-01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现,不少地方都有与商代同期而具有商文化特征的据点,北到河北的藁城,南到湖北江陵的盘龙城,在东南方向,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鲜明的商文化特色。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商朝
A.疆域已到达长江流域B.商文化已辐射周边地区
C.地域文化呈均衡发展D.出现文化相互融合趋势

4 . 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

材料一

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

1)①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②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材料二

“世界史”和“全球史”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两种不同视角。严格意义的“世界史”在人们具备全球性地理知识后就出现了。它以政治、军事和外交为框架,把各区域、国家、民族的历史简单拼凑在一起,近代欧洲的发展使得众多史学家把欧洲视为先进和文明的样板。“全球史”出现于20世纪后半期,是当代全球化趋势在历史研究中的反映。它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国家、地区和文明之间的差别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倡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肯定所有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材料三

截止至20世纪末,关于人类全球化进程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起源
全球化500从新航路开辟算起
全球化150从工业革命的传播算起

2)①依据材料二,比较“世界史”与“全球史”两种研究视角的不同点。

     ②阅读材料三,表明你赞同哪种观点(也可提出新观点),并运用“全球史”的视角简要说明。

材料四

在中国古代,官修史书占据主要地位,君臣纪传构成史书的主题内容,儒家思想成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统治者读经书和史书,“经则守之而治身,史则考之而应变”。

近代中国的史学研究出现了新变化。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传统史学存在“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等弊端。社会经济受到广泛重视,对边疆地区和世界历史的研究日益增多。进化论、唯物史观等先后成为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许多史学家编写历史教科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批史籍整理出来,历史读物出版繁荣,史学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除坚持唯物史观外,西方社会学、统计学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经济史持续成为研究热点,“现代化”等问题成为研究的新领域。

3)阅读材料四,对中国史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05-13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北京市西城区2018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殷墟卜辞中的“东土”一般认为是指以今山东省为中心,包括苏北、河北的部分地区。根据考古发现,商代晚期“东土”地区商文化聚落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逐渐兴盛
B.商受到周威胁被迫东迁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区域文化融合趋势加强
6 . 如表展示了从史前时期到汉代墓葬葬具、壁画上使用的主要颜料来源。这一变化反映了(     
时期来源
史前采集天然矿物颜料、动物鲜血、植物颜料
商周提炼铜锡铅铁、铅白铁黄等
汉朝制作合成硅酸铜钡
A.审美情趣的提升B.剩余产品的出现C.墓葬规格的提高D.生产技术的进步
2024-04-2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7 . 敬畏天地,崇拜祖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商人的信仰主要是“敬天”,到了周代,祭天和祭祖成了同样重要的“国之大事”。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天下为家的出现B.礼乐制度的形成
C.宗法制度的实行D.民族融合的发展
2024-03-02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商朝前期的占卜由贞人(负责占卜的巫官)与商王共同完成,贞人负责向神灵询问吉凶祸福,王则是问卜后的发布者或决断者。商后期出现了大批没有记刻贞人名字的卜辞,甚至帝乙和帝辛还亲自担任贞人之职。这一变化说明(       
A.商人的认识水平提升B.史官取代巫官的职能
C.文字的载体发生变化D.神权与王权逐渐合一
昨日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殷墟第三期墓葬中,仅有小贵族随葬劣质铜明器。到第四期,中、小贵族墓葬则普遍存在劣质铜明器和仿铜陶礼器,而高级贵族随葬品始终有成套优质铜明器。该现象说明商代晚期(     
A.墓葬规制遭到破坏B.社会等级发生了变化
C.宗法制度受到挑战D.贵族间贫富差距拉大
2024-04-09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高三省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朝青铜器纹饰大量采用动物形象,尤以饕餮纹最多。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嗜食的凶猛野兽,用它作为礼器纹饰,可以烘托出庄严、神秘、恐怖的祭祀氛围。西周中期之后,青铜器的纹饰以环带纹、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为主,它们秩序井然、疏朗通达。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淡化B.铸造工艺的成熟C.生产方式的变化D.人文精神的发展
2024-06-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