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zhao),岁鼎(最吉利时候),克昏夙(木星上中天的天象)有(拥有)商。

——(西周)利簋铭文

材料二   时甲子昧爽(天蒙蒙亮),王朝(zhao)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曰:……今予(我)发(姬发)惟恭行天之罚。

——《尚书·牧誓》

材料三   周武王灭掉商朝后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西周继承了夏商的基本制度并加以改善和创新,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以宗法制为根本,多数诸侯国都分封给同姓的家人,少数分给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人,由此形成了“周天子”家天下的政治局面,更好地统治了西周初期的王室体系,实行井田制促进了奴隶社会的发展,创造礼乐制来维系阶级礼仪规范。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对夏商制度继承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这种继承与发展的历史影响。
2 . “利簋”(如下图)是西周早期一名叫利的贵族用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铸造的一件青铜器。内部刻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据此推断,该青铜器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B.贵族意趣与平民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青铜器主要功能是传承历史
2021-11-16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 “‘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 “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
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4-04-05更新 | 38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尚书·洪范》记周武王与箕子对话,箕子陈述“天地之大法”,其中包括王者遇大事,要“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只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这则史料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     
A.分权制衡思想开始萌芽B.原始民主传统得到保留和继承
C.周天子权威遭到了削弱D.政治决策体现了民本主义特色
2024-02-1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高三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内容是不同史料对西周宗庙制度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历史叙述出处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圭,乃告大王、王季、文王。《尚书·金縢》
口周庙……用牲,啻(怖)周王、斌(武)王,成王……佳(唯)王二十又五年。小盂鼎铭《集成》2839
西周姬姓重臣亦有家族宗庙,其遗址呈“品”字形结构布局。陕西扶风县云塘村A级考古遗址
A.儒家忠孝观念影响祭祀礼仪B.西周通过尊祖敬宗维护贵族秩序
C.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D.早期国家举行祭祀活动日益频繁
2023-08-21更新 | 229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2023-07-17更新 | 6061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官员来源上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关系”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中的史料可用以考证(     
史料一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尚书.君奭》
史料二  召公奭与周同姓……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
A.军功是分封的主要依据B.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C.西周取代商朝的合理性D.西周初期以分封同姓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西周时期对进入市场的商品有明确禁令,如"圭璧金璋,不鬻于市;宗庙之器,不鬻于市;牺牲,不鬻于市"。这些交易禁令主要基于(     
A.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B.维护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
C.维护贵族政治秩序的需要D.维护公平交易秩序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北京琉璃河地区出土的青铜器“克蚕”和“克费”铭文中,记载“令克侯于医”(周成王命令召公长子"克"代召公做燕地的诸侯)一句,印证了《史记》和《诗经》中对召公封燕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载。如图为克蚕及其器盖铭文。由此可知(     
A.文献史料并非都客观可靠B.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得到还原
C.文献与实物可以相互印证D.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