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 道试题
1 . 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
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
C.别长幼的宗法意识
D.重家庭的人伦观念
2017-09-27更新 | 202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诸侯们封建而未割据,独立而非王国。”这说明分封制
A.建立了权力制衡机制B.导致了中央权力软弱
C.以宗法血缘作为依据D.体现了整体国家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C.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2017-03-03更新 | 206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王夫之指出:“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这主要是说(        
A.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分封制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
C.封建制被分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
5 . 《史记•周本纪》:“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襄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下列与材料中所体现的分封对象最为一致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C.“太公望封于齐”D.“微子启,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周封微子启于宋”
6 .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以内地区,即由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是商国周围的大小方国,其首领为侯、伯。商朝内外服之间没有建立隶属关系。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以此认同。在王畿之外,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据此判断,西周与商朝政治制度的不同是
A.确立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B.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C.实现了国家对土地的实际控制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 . 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有交纳贡赋的义务。贡赋可以是马匹、粮食,也可以是地方特产、珍鸟奇兽。材料说明西周
A.贡赋的标准并不统一B.具备贵族政治的典型特征
C.用血缘解决继承问题D.用经济手段控制地方
2015·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2016-11-27更新 | 3186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吉林省梅河口市五中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学家钱穆解释“宰相”由来:“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到了秦汉,家宰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宰相的由来,反映了
A.古代贵族家庭十分重视迷信活动B.皇权和相权之争是封建时代的顽疾
C.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D.祭祀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消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