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简表

时期特色
先秦时期.“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于晋献公曰:'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人告之日:"肉食者已虑之矣,藿(豆类作物的叶子)食者尚何预焉?”
汉初《淮南子》认为“口好味,接而说(悦)之,不知利害",是属于“嗜欲”,“重于滋味'是一种“邪气”
魏晋毕茂世(卓)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到了唐代,稻米又取代了粟在粮食作物中的首席地位,麦类在唐后期又取得了与粟并驾齐驱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稻、麦、粟这样的主食结构。

——摘编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02-25更新 | 380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史记》记载:“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管蔡之乱说明了
A.宗法制确有建立必要B.分封制必致地方叛乱
C.周公确有夺位之想法D.分封血亲易导致对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天子都城所设的大学称“辟雍”,由于有时天子也来这里射箭或泛舟,所以也叫“射庐”或“大池”,《礼记·内则》明确记载大学教学内容以射、御、礼乐为主,尤以射为重者。《礼记·射义》云:“天子之大射,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西周大学以射箭为主要学习内容是为了满足
A.贵族生活娱乐的需要B.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
C.诸侯之间争霸的需要D.宗族权力继承的需要
2022-02-02更新 | 314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其王朝会,必陈设仪仗,奏国乐”,而且不同等级、不同场合所演奏的“国乐”有着严格的规定。作为一种宫廷的仪式音乐,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礼崩乐坏”,但却随着皇权不断强化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效仿和传衍。魏晋南北朝时期,“谣俗”和“四夷杂歌”成为宫廷音乐的重要来源。两宋时,大量民间歌伎、乐工成为宫廷乐师,使统治者参照“雅正之乐”的标准,作出形式和内容上的规范和取舍。明清时期的“国乐”则都交由道士或僧人主持演奏,以满足统治者利用宗教祈福的要求。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乐”应该是体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国歌”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摘编自洪学明《论术语“国乐”》

材料二   《马赛曲》(1792年诞生,1795年被定为国歌):“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在痛苦呻吟……我们渴望珍贵的自由,决心要为它而战斗!”

《国际歌》(1871年诞生于巴黎公社失败后,1917年后被苏联定为国歌,1944年被定为苏联共产党党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诞生,1949年被定为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首国歌,分别分析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2-01-27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春秋晚期,齐灵公的大臣叔夷以灭莱有功,受齐灵公封赏,因铸叔夷钟为纪念。上有铭文“夷用作铸其宝钟,用享(同“献”)于其皇祖、皇妣、皇母、皇考,用祈眉寿,靈命难老”。这可以说明
A.战乱频繁冲击了分封体制B.青铜礼器以钟为主要形制
C.文字字体使用趋于统一化D.先秦礼制中蕴含尊祖观念
6 . 《周礼·大宗伯》中记载朝觐盟会诸侯见天子分为六种:“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虽然时间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大政。周朝定期朝觐反映了
A.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B.集体商讨国家大事开始出现
C.诸侯朝见有利于周王集权D.西周礼乐制度开始全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周礼》载有“师氏”之官“告王以善道”,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春秋时人说:“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即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可知先秦时期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礼乐制度开始瓦解
C.有了限制君权的制度设计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8 . 春秋前期,体现礼乐文明的歌诗活动,成为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以《诗》为媒介展开外交,是诸侯国之间的重要政治活动,《左传》关于诸侯国间的赋诗外交有“歌诗必类”(“类”即相近、相通)的记载。材料意在说明春秋前期
A.分封制和礼乐制互为表里B.诸侯国邦交寻求礼乐认同
C.《诗经》成为官方教科书D.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经出现
2022-01-24更新 | 22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克雷格说:“周王是家族中嫡长子一脉的首领,代表家族祭祀‘上帝’,诸侯国君主的排序反映了他们与周王嫡长子一脉的亲疏关系,他们的称号……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根基是
A.神权迷信B.血缘纽带C.中央集权D.异族联姻
2022-01-24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周的诸侯国是在原有邦国内将同姓兄弟或亲信“插队”进去,像“掺沙子”。新封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是
A.形成二元政治体制B.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C.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保障原有世袭权利
2022-01-24更新 | 28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