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西周有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在于“明血缘”、“别婚姻”,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氏在于“标身份”、“别贵贱”,秦统一后,姓氏不再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有自己的姓氏,且姓与氏之间区别逐步消失,合而为一,这一变化表明
A.姓氏制度影响力消失B.贵族与平民社会地位趋向平等
C.姓氏制度逐渐地瓦解D.国家统一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
2 . 下图所示为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毛公鼎,是目前已知的出土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铭文内容主要追述了周宣王叔父毛公的功德,还刻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等文字。它反映出当时
A.金文使用范围扩大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青铜工艺达到顶峰D.国家礼制趋于完善
2022-02-13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1-2022年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天子都城所设的大学称“辟雍”,由于有时天子也来这里射箭或泛舟,所以也叫“射庐”或“大池”,《礼记·内则》明确记载大学教学内容以射、御、礼乐为主,尤以射为重者。《礼记·射义》云:“天子之大射,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西周大学以射箭为主要学习内容是为了满足
A.贵族生活娱乐的需要B.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
C.诸侯之间争霸的需要D.宗族权力继承的需要
2022-02-02更新 | 314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周礼·大宗伯》中记载朝觐盟会诸侯见天子分为六种:“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虽然时间不同,但都是为了国家大政。周朝定期朝觐反映了
A.周天子对地方控制的加强B.集体商讨国家大事开始出现
C.诸侯朝见有利于周王集权D.西周礼乐制度开始全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礼》载有“师氏”之官“告王以善道”,有“保氏”之官“掌谏王恶”。春秋时人说:“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即卿佐),使师保之,勿使过度。”可知先秦时期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礼乐制度开始瓦解
C.有了限制君权的制度设计D.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6 . 西周时期封国与夏商不同,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由不同血缘的人们组织成一个新的共同体。诸多氏族宗族有了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逐渐打破血缘的壁垒,以新的地缘关系,融合成新的族体。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推动中央集权加强B.瓦解血缘宗法关系
C.平衡贵族集团利益D.助推国家形态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西周晚期,某青铜铭文记载,官员牧牛状告他的上司侵吞他5个奴隶,司法官员伯扬父认为牧牛不应当控告自己的上级,最终判决牧牛罚铜三百爰并鞭五百下。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
A.奴隶制度遭到破坏B.贵族体制得到确立
C.礼乐制度面临冲击D.司法体制出现漏洞
8 . 据史料记载:“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五寸,谓之躬圭,伯守之”。这说明西周
A.血缘纽带关系弱化B.西周王权高度集中
C.分封制度等级森严D.宗法制度受到挑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夏商周代祖先崇拜各异,但西周以后都汇聚为以黄帝为始祖的祭祀系统。三代的礼仪制度代代相因,也为近代考古所证实。殷墟的甲骨文,不仅盛行于东方,也盛行于西周关中地区。这说明
A.祖先崇拜成为部族的特征B.文化继承性维系国家安全
C.史学研究应以考古为基础D.文化认同性趋向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判断西周墓葬主人身份时,随葬品若不见乐器和兵器,而有数量较多的玉器,可以作为判断墓主人为女性的一个标准。学者的这一观点旨在说明礼乐制度
A.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血缘宗法关系的变革
C.明确了尊卑等级和身份差异D.强化了国家治理的法治观念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