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四合院复杂的构造特点D.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家族、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其发展变化反映了时代变迁。阅读材料。

材料一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劾查良莠,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

——据明万历四十年《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注: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材料二叶善镕负责这版族谱(1906年版)的编写。他详细叙述了自己留学日本十年的经历,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琴自奏也,耜自耕杼,目织工自成器也,极之纤细……呈新社会庄严璀璨之现象。”“何以故?”他反问道,“此皆为国家主义的民族,而非家族主义的民族也。”……而在1867年版的《叶氏族谱》倭仁序对传统家族制充满赞誉,认为它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

——周锡瑞《叶一一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1)概括材料一中“族约”内容的主要特点?这些“族约”在当时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叶氏族谱》前后两个版本序言中的家族观念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 . 注重时序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2003年人教大纲版高中历史教材与最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基本都是按照历史时序进行编排。

从表1到表2,时序阶段划分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处明显不同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美国伊佩霞教授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认为,“古希腊,家被认为是私人领域,其作用同城邦的公共政治不能等量齐观”,而古代中国的家则不同。作者的意思应该是
A.古中国家庭的隐秘性不如西方
B.古希腊家庭里不允许议论政治
C.古中国与古希腊家庭功能不同
D.古中国与古希腊家庭结构不同
2018-01-05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礼记·祭统》冲记载:“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由此可见,当时“鼎铭”
A.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B.动摇了分封制的基础
C.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加速了礼乐制度的崩溃
6 . 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了西周时期统治的需要。观察下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文王是姜尚的大宗
B.微子是武王的小宗
C.武王是周公的大宗
D.成王是武王的小宗

7 . 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

希腊城邦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主权状态
首领产生标准
文化认同

材料二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题在于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但其涉及的范围,包括地中海地区、多瑙河外、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比希罗多德晚出的中国古代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但其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东起朝鲜,西迄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这是一部当时中国人已知世界的历史。

(2)据材料二,分析两部史学著作记述的共同点。结合所学,分析他们这样记述“世界历史”的原因。

材料三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3)根据材料,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

2018-01-0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感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记、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
A.青铜工艺水平提高B.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C.宗法礼仪渐趋崩解D.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9 .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B.巩固了西周国家政权和拓展了疆域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
2018-01-01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B.古代文献可靠性不足
C.西周实行分封制D.中国自古就建立了小农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