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孕育到成熟,华夏旧文明跨越2000年,和同期的其他古代人类文明一样,都属于神权与王权合一、宗教主导的社会。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历史将充斥族群壁垒、杀戮与献祭。但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在3000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一种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续到今日。

——摘编自李硕《翦商》

材料二   许多海外汉学家在论及中国宋代时,似乎特别喜欢使用“革命”之说,比如英国汉学家伊懋可认为唐宋之际发生了一场“经济革命”,包括农业革命、水运革命、货币和信贷革命、市场结构与都市化的革命和科学技术革命。日本学者斯波义信也提出“宋代经济革命”说,并列举了宋代的农业革命、交通革命、商业革命以及都市化方面的重大变迁。《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也说:“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美国学者郝若贝则认为宋代中国出现了“煤铁革命”。仿佛不用“革命”一词,不足以强调宋代文明与之前时代的深刻差异。自从日本的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19世纪末率先提出“唐宋变革论”以来,宋代的近代化色彩一直是海外汉学家讲述宋朝历史的最重要母题。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为“商周之变”撰写简要的名词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宋变革的特点并选取两个层面的史实对“唐宋变革”予以说明。
2024-02-24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新教材高考预测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掌管天文历象官员),钦若吴天,历象日月星辰(观测天体运行),敬授民时。”这说明当时(       
A.官僚体系最终形成B.原始农业初步发展C.早期民本思想出现D.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024-02-1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据考古发现,河南浚县出土的卫国铜器、山东曲阜出土的鲁国铜器、北京琉璃河出土的燕国铜器和山西天马出土的晋国铜器等,在形制、纹饰特别是器形上,皆与西周王畿地区出土的背铜器基本相同。这反映了西周(     

A.王畿范围持续扩大B.政体的基本特征
C.青铜铸造技术高超D.文化的多元一体
2024-02-16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西周诸侯国经由天子“授民授疆土”而建立,诸侯国居民由周人、殷人旧族和当地土著构成,各封国内原属于不同族属的社会成员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杂居。这表明分封制(     
A.继承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B.有利于文化的整合与交融
C.维护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D.减少了贵族内部利益冲突
2024-02-0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B

下图为西周克盉,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

铭文节选:王曰:“太保(召公),……大封乃享(供享),令(命)克(召公长子)侯于厦(燕)。


后武王封之(召公)北燕,在今幽州蓟县故城是也。亦以元子(嫡长子)就封。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1)材料中的两则史料,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A 属于_______史料,B属于_______史料。阅读史料,写出它们所共同反映的史实_______。结合所学,指出其所体现的西周政治制度及影响_______

材料二: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蕴含的政治智慧。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史事中提炼两个主题,每个主题运用材料中的三则史事进行简要说明。
2024-02-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这反映了西周封建的实行(     
A.核心是神权政治B.源自于自然风土民情
C.基础是宗法制度D.具有天下一家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礼记·曲礼下》中对于西周祭祀礼仪有记载: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 “凡祭……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这反映出西周(     
A.注重维护和规范等级秩序B.祭祖习俗十分盛行
C.人们的人文意识渐趋加强D.周王牢固掌控地方
2024·甘肃·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示意“封”“郡”二字的字形结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材料二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从表中字形结构演变来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异同点,并分析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4-01-2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甘肃)-2024年1月“九省联考”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就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个重要特征。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历史观,而且对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张海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请就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1-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与世系图(局部)进行分析可知(     

当时周文王的祖父古公“有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少子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瑞”。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
A.神权至高无上B.皇权唯我独尊
C.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D.承继名分制度尚未定型
2024-01-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县中联盟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