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青铜礼乐重器。两周时期,礼乐制度发达,钟文化也蔚为大观,曾侯乙编钟正是这种礼乐文化集大成的产物。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范铸技术的新水平。全套编钟共65件,钟架长7.48米、高2.65米,钟体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名副其实的编钟之王。编钟及钟架、钟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音律学专著。对编钟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十二个半音体系、一钟双音、和声概念在中国先秦的存在。同时,这些文字也是楚系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总体偏于美术化,是南方花体篆书的典型。

——摘编自刘玉堂、张硕《文化史视野下的曾侯乙编钟》

材料二   在唐宋时期。家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重视,出现了家训的范式,并且在方法上、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家法和族规,从而家训开始以一种系统化的形态出现。同时儒学的重新整合和复兴,为唐宋时期家训的理论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儒学的出现,使唐宋家训开始理论化,从而为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系统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发展演变模式探析》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将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升到了“对传统求解放”这样更加自觉和深刻的层面上来。同时,长期积累的盲从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被放大了。“对西方求解放”这一新的诉求的提出,不仅是欧战后西方现代思潮变动的影响所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

——摘自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侯乙编钟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元素。结合所学,指出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并简述该时期青铜铸造业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唐宋时期家训呈现的新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新儒学”对宋朝基层教化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实现“可贵超越”的原因。
2 .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利簋(gui),又名“武王征商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利簋足下连铸方座,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铭文曰:“武征商,唯甲子朝,岁(岁即木星正当中天)鼎,克昏,夙有商……”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从中可以得出利簋的史料价值有

①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 ②西周青铜器铸造技艺高超
③推算武王伐纣的时间 ④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清光绪中期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镇的西周大克鼎。其鼎腹内壁铸有铭文28行,主要记录贵族“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册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等内容。作为重要的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     
A.禅让制B.内外服制度C.井田制D.君主专制制度
4 .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   史料   来源史论
A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政论》东汉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上》此土地经营方式是井田制
C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史记·河渠书》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D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对城市布局的规定突出了皇权至上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有学者认为,《诗经》是描写中国古代男女之间互相爱慕、思念的诗作,但从汉到唐政府往往将之政教化,如《关雎》被释为颂“后妃之德”的诗歌。宋代朱熹始视之为男女相悦之辞,但又局限于理学思想,称之为“淫诗”。直到清代,王夫之才正面肯定了其爱情诗的价值。这说明
A.《诗经》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的需要
B.《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学形式
C.《诗经》是一部反纲常名教的经典作品
D.对《诗经》的解读受制于时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