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西周建立后,充斥着神话幻想色彩的商代兽面纹已不再是青铜器纹饰的主题,纹饰艺术以朴实无华、简洁明快为趋势,其形状所表现的神话式宗教力量也在明显递减。这种变化
A.反映出商周文化的断层B.推动了器物功能的完善
C.适应了政治变革的需要D.体现了宗教力量的衰退
2 . 在井田制下,土地是不能随便买卖、转让的。然而,西周中后期五祀卫鼎、九年卫鼎等铭文中却有了贵族间进行土地买卖、转让的记载。这一变化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礼乐制度的动摇
C.地权出现下移趋势D.王室对土地失控
3 . 西周初年,史籍中未见土地买卖的记载,但西周中期以后,史籍中关于西周贵族夺田、争田、取田的记载却不断增多。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周中期以后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土地私有化的社会趋势
C.土地可以自由买卖D.周王失去对土地的控制
4 . 商代动物类象生玉器数量丰富,涉及动物种类30余种;西周的象生玉器涉及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纹饰向龙凤纹集中,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这反映出西周
A.手工业技艺逐渐提高B.权逐步摆脱神权色彩
C.国家权力呈加强趋势D.艺术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研究表明,西周晚期,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即使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在青铜等器物的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同一性。这表明西周晚期
A.中央集权的趋势增强B.青铜铸造技术已成熟
C.文化同质化现象明显D.形成家国一体的格局
2021-05-0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井田制下农户使用简陋石器、木器,分封的土地耕种不过来,其他荒地也就无暇顾及。但铁犁牛耕使用后,井田之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出来。人们都在经营新开垦的私田,这就导致要交税的井田荒芜,最终井田制难以为继。材料旨在说明
A.农村经济结构瓦解的趋势B.铁犁牛耕技术的先进性
C.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形成D.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
2020-11-24更新 | 419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学者考证,陕西岐山出土的青铜器(卫岙、卫鼎)铭文中分别记载了周共王时贵族裘卫向邦君厉买田和与矩伯进行土地交易并通过在场的执政官界定土地四至的史实。这反映当时
A.贵族成为土地交易主体B.土地私有观念深入民间
C.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D.土地商品化的社会趋势
8 . 《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对这一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
D.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9 . 商晚期至西周中期,青铜罍(盛酒礼器)在中原地区盛行。春秋战国时期,该礼器在内蒙古、山东、安徽、湖南、广西、四川等华夏边缘地区的政权中广泛存在,并成为一些族群的标志。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礼乐制度日益崩坏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周朝统治范围扩大D.青铜文化趋向成熟
2024-03-08更新 | 37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五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   下列为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一组图片


材料三   令民为什伍,而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土地制度?村社成员“三年一换土易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历史史实?
(3)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评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
(4)上述材料最主要体现了哪个唯物史观?
2023-10-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