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爆重大发现,现已出土了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见下图。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工艺可媲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
2 . 在殷墟第三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就集中出土了1000多把石刀;第七次发掘时,一个坑内又集中出土了440多件石镰和78件蚌器。这些考古文物的出土可反映出
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井田制下的生产方式
C.当时生产力水平很低D.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
2021-06-09更新 | 1302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3 . 关于三星堆历史的研究,学者发现《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时“西土八国”之中就有蜀人参战。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青铜尊、青铜鼎的造型,基本上仿照中原青铜器的同类器型,作为祭祀仪仗的玉璋、玉璧、玉琮,与二里头、殷墟出土玉器几乎如出一辙。这些信息可说明(     
A.出土文物须与文献记载一致B.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C.蜀地文明特色鲜明独树一帜D.区域之间文明交流密切
4 . 据统计,辽宁朝阳已出土青铜礼器69件,其中一件青铜孟雅致精美刻有“燕侯”二字(如图),是周初分封诸侯时的文物,封地在蓟。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A.辽宁青铜器技术成熟B.诸侯祭祀礼仪活动较多
C.东北分封制日益发展D.燕文化影响了辽西地区
2023-10-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文物为西周晚期刖人守囿车青铜器,出土于山西闻喜县上郭村。据图文信息可知,该青铜器(     
      
A.设计思路源自艺术想象B.兼具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C.能够完整还原历史场景D.代表古代手工技艺的顶峰
2023-08-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选择题与新考法历史2024版-第四部分新考法专练1传统文化
6 . 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墓”发掘出一件文物“双面人形青铜神器”。这个青铜面具有着显著区别于河南殷墟文物的独特风格,但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神似。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具有多样性B.文明在交融中发展
C.商文化对南方影响小D.南北文化交流频繁
7 . 传统观念认为,农具从石制直接过渡到铁制,青铜农具从未普遍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历年考古发掘资料与出土实物,结合文献记载和民俗学调查成果,提出商周时期曾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由此可见
A.青铜农具的质地优于铁质农具B.商周农具的使用无法考证
C.商周私营青铜铸造业获得发展D.考古发现更新人们的认知
8 . 如图是2021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早期墓葬的镂空有銎(qióng)铜戈,考古人员评价“这件戈的纹饰非常精美,后面方形的部分是镂空的,前部则是一个三角圆戈,这种器形,应该不是本地生产的,可能是来自当时中国南方、西南方,是非常珍贵的‘舶来品’”。这说明(     
A.西周冶铜技术已经相当普及B.地域文化要素助推中华文化整合
C.分封宗法制促进了文化交流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官府鼓励
2022-12-22更新 | 90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全国乙卷A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9 . 考古显示,在各地的西周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金属农具。如河南洛阳下瑶村西周早期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镈,江苏仪征破山口的西周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铜镰。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重视对农业的管理B.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C.金属冶炼技术先进D.农业经济得到发展
2023-11-2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华·伊高中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考古工作者发现的部分商周时期遗址的发掘情况。据此可知,此时期(     

出土地点

遗址年代

出土物品

江西鹰潭角山窑

商早期至西周初期

大量印纹陶及原始瓷,多为生活用具,可能此地在当时是大型窑场

陕西长安张家坡

西周晚期

陶窑遗址出土大量陶鬲和鬲残片,上有钤印或刻写的工匠姓名

河南郑州人民公园

商晚期

出土陶压锤、印模等工具;大量的陶器废品,基本为烧造变形或有气泡粘连的陶盆
A.民营制陶业有一定的规模B.出现了专业性的区域经济
C.贵族对平民的剥削很严重D.官营作坊垄断了陶器制造
2023-05-31更新 | 32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