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西周建立后,充斥着神话幻想色彩的商代兽面纹已不再是青铜器纹饰的主题,纹饰艺术以朴实无华、简洁明快为趋势,其形状所表现的神话式宗教力量也在明显递减。这种变化
A.反映出商周文化的断层B.推动了器物功能的完善
C.适应了政治变革的需要D.体现了宗教力量的衰退
2 . 西周晚期琱生簋上的铭文记载了琱生与公两家之间的田界纠纷,下面是为此案件的调解程序。这可以用来解释当时
(一)琱生方上诉,由司法官召伯虎出面调解
(二)琱生方接受调解,并送礼物给司法官表示感谢
(三)纠纷双方达成协议,重新划定田界,由有司确认,并写好文书封存官府
(四)琱生作为胜诉方将事件经过铸刻在青铜器上
A.土地出现私有化趋势B.王室的权威开始下降
C.土地可以随意买卖D.贵族间的矛盾频发
2022-05-11更新 | 62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商代动物类象生玉器数量丰富,涉及动物种类30余种;西周的象生玉器涉及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纹饰向龙凤纹集中,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这反映出西周
A.手工业技艺逐渐提高B.权逐步摆脱神权色彩
C.国家权力呈加强趋势D.艺术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4 . 井田制下农户使用简陋石器、木器,分封的土地耕种不过来,其他荒地也就无暇顾及。但铁犁牛耕使用后,井田之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出来。人们都在经营新开垦的私田,这就导致要交税的井田荒芜,最终井田制难以为继。材料旨在说明
A.农村经济结构瓦解的趋势B.铁犁牛耕技术的先进性
C.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形成D.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原因
2020-11-24更新 | 419次组卷 | 17卷引用:通史模式第1讲考向2从“列国纷争”到“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高考历史二轮突破限时训练(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王室衰微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D.土地私有制发展
2016-12-12更新 | 1229次组卷 | 18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03商和西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6 . 商晚期至西周中期,青铜罍(盛酒礼器)在中原地区盛行。春秋战国时期,该礼器在内蒙古、山东、安徽、湖南、广西、四川等华夏边缘地区的政权中广泛存在,并成为一些族群的标志。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礼乐制度日益崩坏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周朝统治范围扩大D.青铜文化趋向成熟
2024-03-08更新 | 386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原始社会时,有食即餐,无食挨饿,无所谓一天多少餐;到夏、商时,实行比较规范的两餐制;春秋时期,逐步向三餐制过渡。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的发展B.礼制的规训劝导C.养生思想的流行D.小农经济的形成
8 . 图1、图2,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青铜器的纹饰风格有巨大转变,从传统的充满神秘色彩和狞厉之美的兽面纹、夔龙纹变化为抽象的几何纹以及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如宴饮、采桑、狩猎、搏斗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A.王权与神权彻底分离B.人们对世界认识的深化
C.手工业技术更加成熟D.青铜器开始运用于生产
2023-11-22更新 | 480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到了战国时期,《史记》记载赵括把赵王所赐的金帛藏在家里,“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一变化说明(     
A.西周实行土地国有制度B.封建土地私有制已出现
C.封建小农经济正在形成D.铁制生产工具得到使用
2023-10-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B.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下而无所制也
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D.周王衰微井田制瓦解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