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020-07-11更新 | 8339次组卷 | 8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
2019-06-10更新 | 9062次组卷 | 96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2019-01-30更新 | 4804次组卷 | 82卷引用:2012-2013学年陕西长安一中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4 .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2021-04-29更新 | 24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测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叔骨父簋出土于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M1034(如图),铭文共4行35字(如图)可以从中得到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注:拓本上的字是:侯休乍(作)叔骨父庙。正月初吉,碗,延(筵)侯,侯赐骨父贝朋、牛十,骨父扬,对侯休,用作宝簋,其永用。
①青铜铸造技艺高度发展 ②小篆是主要的书写文字
③可以作为印证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史料 ④“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立了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主要说明
A.土地私有制逐步得到认可
B.争霸战争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因素
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
D.经济改革是加强王权的主要手段
2019-04-01更新 | 497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7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关于材料所述制度的表述有误的是
A.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土地B.主要流行商周时期
C.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D.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8 . 西周时,土地近常只耕种三年,三年后地力若本耗尽,另辟土地,重新分配。春秋中后期,三年换土易居的耕作法逐渐取消,国家不再定期重新授田,而是一次性授田、由耕作者在份地上自行轮种。这些变化反映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农民耕种土地积极性提高
C.土地私有倾向增强D.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的普及
9 .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关于井田制的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一叙述分析正确的是
A.真实再现井田制下的劳作情况B.是儒家理想经济形态的投射
C.是根据甲骨文的记载而阐述的D.表现出对土地私有制的不满
10 . 下列史料可以用于研究先秦时期

A.均田制的广泛推行
B.农业生产技术日趋成熟
C.盐铁官营制度逐渐强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