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亲戊而制。铸造此鼎,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当时
A.青铜器已经成为礼制象征B.人工冶铜方法相当普及
C.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庞大D.青铜铸造工艺水平高超
2 . 如图是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西周康侯簋。内部24字铭文记述了它的由来,其大意是:“王来讨伐商的城池,把卫封赏给了康侯,沫司徒疑为纪念亡父,铸造了这尊青铜器。”“簋”指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关于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记载了周伐商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
B.铭文作为书法字体之一富有图案美
C.祖宗祭祀体系是周朝礼制重要内容
D.它与后母戊大方鼎属于同一个朝代
2021-05-12更新 | 364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现,商代以“人虎”这一特殊纹饰为主题的青铜器物,广泛分布于安徽阜南、河南安阳、湖南宁乡、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新干等地区。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审美观念趋向同一B.等级观念的强化
C.区域间的文化认同D.冶铸技术的传播
2021-04-18更新 | 28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概念的变迁。

探究:“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出自《诗经》,后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材料一 天子也者,势(权势)至重……尊无上矣。《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荀子·君子》

材料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凡土所生之物,何者而非天子之物乎。

——(明)丘浚《大学衍义补》


指出两则材料是从什么角度如何解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分别举例说明古代哪些制度体现了这两种解释。
2021-04-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记》载,西周初姜太公被封于山东半岛。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于是,“太公劝其女功(纺织业),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辏。故齐[国]冠带衣履天下。”上述材料表明,姜太公
A.通过工商业开发齐国经济B.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C.取消了官营工商业的制度D.以工商业吸引人口成就霸业
2021-03-07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商代,耒耜是普遍使用的基本农具,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劦(协)田”;到了西周时期则盛行的是“耦耕”,同时实行轮荒休耕制度,粮食的亩产量61.5斤上升到83.1斤左右,这表明当时
A.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B.旧的生产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C.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提高D.生产工具出现了革命性变化
7 .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西周共王时期的一件名叫“三年卫益”的青铜器﹐高29厘米﹐盖内铸铭文132字,完整记录了裘卫和矩伯交易土地的事情。以此为例证,可以说明当时
A.土地兼并严重B.井田制遭破坏
C.均田制盛行D.土地私有制确立
8 . 卫盉铭文载:西周恭王三年,矩伯付给裘卫约1300亩土地,以换取价值一百“朋”的玉器和皮裘礼服。九年卫鼎、格伯簋铭文中也有类似记载。这类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B.奴隶制土地制度受冲击
C.物物交换是贸易的主要形式D.封建地主土地日益集中
9 . 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020-07-11更新 | 8339次组卷 | 87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

A.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B.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C.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2019-05-28更新 | 771次组卷 | 3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