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周时期的农业、土地制度及手工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青铜器1

何尊及其铭文
1963年出土,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提到周武王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
青铜器2

史墙盘及其铭文
1976年出土,器内有铭文18行284字,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史墙盘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内容并不曾见于已知文献。

——摘编自张文娟《西周著名青铜器的价值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何尊、史墙盘蕴含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青铜器体现的特点。
2 . 西周绷国(今山西省绛县)墓地发掘出土的一个铜簋中保存有大量的炭化物,考古学者分析了样品的碳氮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推测铜簋内曾盛有煮熟的大米及肉类——“羹”,这一与文献记载相悖的结论,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表明(     
A.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记载必须得到出土文物印证D.科技考古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4-02-27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周厉王时有两件铜器,一个是鬲攸从鼎,另一个是鬲从盨。前者叙述鬲攸从分田地给攸卫牧,而攸卫牧没给报酬,遂成讼事;后者叙述章氏用八邑去向鬲换田,又有良氏用五邑换,结果都顺利成交。这一记载说明(     
A.诸侯权威遭到挑战B.分封体制瓦解C.社会秩序动荡不安D.井田制度松动
2024-03-16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龙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4 . 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属于周天子B.土地实际上为奴隶所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D.井田制下土地兼并现象
2024-05-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学科训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3年,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文中“宅兹中国” (下图),与《尚书》等文献记载可互证。此铭文是(     

A.西周初年定都洛阳的历史见证
B.目前研究“中国”一词的第一手资料
C.西周王朝重视青铜铸造的体现
D.参考上古历史文献《尚书》镌刻而成
6 . 传统观念认为,农具从石制直接过渡到铁制,青铜农具从未普遍使用。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根据历年考古发掘资料与出土实物,结合文献记载和民俗学调查成果,提出商周时期曾大量使用青铜农具。由此可见
A.青铜农具的质地优于铁质农具B.商周农具的使用无法考证
C.商周私营青铜铸造业获得发展D.考古发现更新人们的认知
7 . 西周时期,周王经常授予贵族及其官员土地。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被授予的土地称作“土”;自西周中期开始,它则被称作“田”。“田”的规模要比“土”小很多。西周中期的大克鼎铭文记载,周王授予某位贵族的七块“田”位于七个不同的地点。这反映了西周中期以后(     
A.王室控制的地域缩小B.贵族分封得到不断发展
C.井田制逐渐被私田取代D.王室拥有充足的土地
2022-11-01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读正确的是(     
①农夫集体耕作   ②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③精耕细作   ④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8-28更新 | 806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