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8 道试题
1 . 东周时期,晋、魏两国都曾尝试追认和承袭夏代的政治名位。晋平公曾经举行夏代郊祭礼仪以祭祀鲧(禹之父),魏惠王以夏代的后继者自居,称夏王,乘夏车,迁夏都,以天子之礼自居。据此可知此时(     
①夏代礼仪制度复兴                  ②宗教神权观念盛行       
③宗法分封制度瓦解                  ④诸侯争夺天下正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昨日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卿大夫的家臣设置比较简单,人数有限。春秋时期,卿大夫的家臣设置日趋完备,分工越来越细,其结果是家臣的数量不断增多,甚至在鲁襄公举行射礼时,出现了“公臣不足,取于家臣”的现象。这说明(     
A.卿族势力擅权日甚B.礼乐观念走向消亡
C.宗法秩序受到挑战D.官僚政治趋于成熟
昨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公元前702年,“北戎病齐,诸侯救之,郑公子忽有功焉。”为表谢意,齐国为防守边境的各国军队馈送食物,并让鲁国来帮忙确定馈送的先后次序。鲁国按周王封爵的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人怒,请师于齐”。这说明了,春秋时期(     
A.贵族政治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B.郑国力图巩固西周的分封制度
C.传统的政治秩序已被破坏殆尽D.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7日内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春秋时期“齐有彗星”,齐侯以祭祀祛除不祥,晏子说“无益也,祗取巫焉”,认为“祝史之为,无能补也”。面对水灾,百姓祭祀神龙时,子产指出神龙与水灾无关,坚持“吾无求于龙”,不必祭祀。这反映出当时(     
A.礼乐制度受到冲击B.德治思想成为主流
C.人文意识逐渐萌发D.祭祀传统遭到背弃
7日内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早期中国纪时,殷商以纪日为主,周代普遍纪月日,西周中期确立王年、月、日记载体例。春秋时期,诸侯撰写国史采用本国王位纪年。上述变化说明(     
A.旧的政治秩序已不复存在B.政治寓意在纪年中得到体现
C.史书编写风格进一步显现D.农业发展推动纪时体系调整
6 . 西周称“侯”者“必建蕃于王畿之外,而为王者有守土御乱之义,然后称侯”。春秋时期,地方封国在边境地区也设有候人、边候来典守封疆,但其所统辖的武装力量有限,其地位相较于以往有所弱化。这一变化表明(     
A.严格的等级差别B.诸侯国君加强集权
C.列国的兼并扩张D.国家边防的重要性
2024-04-2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春秋时期,齐桓公提倡穿鲁国绨衣并高价大量进口,使得鲁国农村毁粮种桑,城市改行开织厂。一年后,齐桓公倡导穿齐国丝帛,低价倾销囤积的齐帛,停止进口鲁国丝织品,停止向鲁国出口粮食。两年后,鲁国民众有十分之六跑到了齐国。齐国人口大增,越发强盛,而鲁国国将不国矣。这表明(     
A.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历史根源B.外向型经济应当严格限制
C.粮食生产事关国家战略安全D.新经济因素引发社会变动
2024-04-13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8 . 表是周礼规定的宫室台基高度。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宫殿中都有大量的高台建筑,如秦咸阳宫殿遗址,其台基高度约为二十六尺。以上材料可以解释春秋战国时期(       
等级

台基高度(单位:尺)

台基高度(单位:米)

天子

9

2.7

诸侯

7

2.1

大夫

5

1.5

3

0.9

注:“尺”在此视为营造尺,折合现代公制长度为0.3米。
A.社会动荡不安B.阶级关系变化C.传统制度瓦解D.变法成为潮流
2024-04-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扣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春秋中期以后,各国间的战争逐渐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即由重“偏战”(各占一面相对)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演变为“出奇设伏、兵不厌诈”;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这(       )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B.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
C.表明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D.反映出传统宗法体系开始解体
2024-04-07更新 | 18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平市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后世学者在研究司马迁《史记》的过程中,总结了其两种叙史的方法——“互见(现)法”和“迭见(现)法”。互见法是将某人事迹分散在若干篇目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如:某人物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事,却记载或详载于他人传记。这种叙述方法在《项羽本纪》等篇目中较为典型。

材料一   《史记学概要》中指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斗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虽也写了他的缺点,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材料二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称帝后与诸臣讨论何以得天下时,大臣王陵等人评价项羽“仁而爱人……(却)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后曾说:“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材料三   朱东润在《<史记>及史家的传叙》中指出:在史家的著作里,……若干人必然有若干共同的事迹,要把每个人的事迹,都在(各自的)本传里叙述,那么必然有若干的重复或雷同。……(若用互见法)就可以节省笔墨。

材料四   张大可的《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认为:既要选择和集中材料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之真,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来统一二者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材料五   朱自清所著的《<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评述:《史记》互见的体例,……又常用来寄托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褒贬。作者认为某历史人物该褒,便在关于其人的篇章里,专叙其人的长处,……遇到该褒的人确有短处,无可讳言,……便也用“互见”的办法。

《史记》中的迭见法是指在不同篇目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

材料六   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霸),不亦宜乎?

——《史记·齐太公世家》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举行了周天子才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僭端见矣。

——《史记·六国年表》

孔子布衣,(逝后)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1)《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断代史D.编年体通史

(2)《史记》体例,本纪叙天子,世家叙诸侯,列传写人臣,等级森严。但司马迁却破格将未曾称帝的项羽列入本纪,这总体上是对项羽(     
A.历史地位的肯定B.未曾称帝的失望C.行为乖张的讽刺D.地位出身的贬低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司马迁如何运用“互见法”来描述项羽?
(4)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司马迁采用“互见法”描述项羽的原因。
(5)“三家分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件。这两个时期是(   
A.西周与东周     B.春秋与战国C.三国与西晋D.西晋与东晋

(6)从表中四例归纳,司马迁运用迭见法重复记录的事件,有何共同特征?
(7)司马迁对以上四例运用迭见法进行叙事,寄寓着其怎样著史意图?
(8)司马迁以互见法、迭见法叙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试说明之。
2024-04-0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