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春秋中后期,楚大夫申叔时在被问及如何培养太子时,强调应让太子掌握《春秋》《诗》、礼、乐等方面内容。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谈到“我的先祖祝融乃高阳帝(即黄帝玄孙颛顼)的苗裔”。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楚国(       
A.霸主地位获得诸侯认可B.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C.私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2023-12-3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左传》中,楚人引《诗》之例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来源丰富。另据《国语》所载,楚国贵族教育所用之文献包括《春秋》《诗》以及《世》《令》《语》《训典》等。据此推知,楚国( )
A.依靠教育和文化争夺霸权B.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可
C.尊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D.确立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国语·楚语》中申叔时指出,教太子学《春秋》、诗、礼、乐、训典;子囊在提到楚国时,指出“扶有蛮夷”,“以属诸夏”;楚人还借用殷人和周人的文字。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中原地区的文化辐射到各国B.楚国形成具有南方特点的楚文化
C.初步形成华夏族的文化认同D.楚国实行开放且包容的民族政策
4 . 史载:鲁襄公十四年,姜戎首领驹支在诸侯集会中,赋诗言志,诵读《诗经》。楚国申叔时要求对贵族子弟教之以春秋,教之《诗》,教之礼,教之乐。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度走向衰落B.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D.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姜戎首领戎子驹支对中原历史了如指掌,并且能赋《诗》言志;《史记·吴太伯世家》也记载了吴国公子季札通晓《诗》《乐》之事。这类现象反映出(     
A.儒家思想深入人心B.礼乐制度影响扩大
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D.史学传播不断深入
2023-02-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