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孟子·离娄下》中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邹,西夷之人也。”这些文献记载可用于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戎狄蛮夷被华夏文化所同化
C.华夷的界限被彻底打破D.华夏族的正统地位逐渐丧失
2024-05-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依据《史记.楚世家》的相关记载,历史教师讲述了一个故事(见下),从中可以看出(     
起点:楚武王言“我蛮夷也”。
发展:不到百年,楚庄王陈兵问鼎。
高潮:吾楚郯之战后,楚庄王论“武德”。
结尾:战国后期,出现“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局面,楚国一度被推为合纵之长。
A.分封制度的强化B.民族之间的交融.C.六国统一的完成D.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3-09-0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中山国建于公元前414年,疆域约在今河北西部一带。中山国虽由白狄所建,其在建筑及帐内用器方面,仍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特点,但其文字、礼器、器物和墓葬均与华夏族相同。这反映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B.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趋势
C.华夏认同意识得到增强D.同源共祖思想得到了承认
2023-07-0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左传》记载,孔子曾感叹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孔子所说的这一状况(     
A.导致天子失势诸侯争霸B.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
C.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出现D.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一些人以蛮夷戎等为字或为名。例如,郑国的太子叫夷,郑灵公的字是子蛮,齐侯的儿子叫戎子。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礼乐教化传统已消失B.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
C.出现了文化趋同现象D.中原地区的文化影响
2023-02-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姜戎首领戎子驹支对中原历史了如指掌,并且能赋《诗》言志;《史记·吴太伯世家》也记载了吴国公子季札通晓《诗》《乐》之事。这类现象反映出(     
A.儒家思想深入人心B.礼乐制度影响扩大
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D.史学传播不断深入
2023-02-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周边的山戎希望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晋悼公认为山戎“无亲而贪”,不同意与之和议,晋国的卿大夫魏绛向晋悼公陈述了“和戎”的五大好处,最终说服晋悼公与戎族订立了盟约。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晋国是春秋时期首个霸主B.山戎已经完全认同晋国文化
C.“和戎”有利于民族交融D.晋国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8 . 楚国曾自称荆蛮,但《左传》中则记载楚国以“抚有蛮夷”为贵任,反而不以蛮夷自称。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加强B.南方开发的推进
C.华夏认同的影响D.楚国履行了义务
9 . 据<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蜀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该记载可用于研究(     
A.蜀国参与兼并战争B.中原诸国对蜀人的接纳
C.周王地位开始下降D.蜀地华夏认同观念发展
10 . 春秋时期,华夏族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相当普遍。据文献记载,晋献公就曾娶过三个戎族的女子,晋文公的母亲也是戎族人。此外,异族之间的通婚在一般百姓中也经常出现。这反映了此时(     
A.民族政策较为开放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C.礼乐制度走向瓦解D.文化认同开始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