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22932404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孟子·离娄下》中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邹,西夷之人也。”这些文献记载可用于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戎狄蛮夷被华夏文化所同化
C.华夷的界限被彻底打破D.华夏族的正统地位逐渐丧失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民族交融趋势日益加强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020-12-24更新 | 17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西周建立后,以周天子为盟主,在宗庙中举行包括治下的所有诸侯国参加的集会盟誓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建立起各封国的等级次序,即“亲同姓”、“后异姓”、“远庶姓”。宗盟是血缘、宗族社会组织形式不断扩展和完善的产物。据此可知宗盟活动(     
A.推动了中原文明向周边辐射B.强化周王对地方的垂直管辖
C.增进了诸侯国的华夏认同观D.凸显了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
2022-12-25更新 | 2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秦国有律法规定秦国女子所生之子为夏子,秦地即夏地;齐国认为田氏出身的陈国其祖先是夏朝始祖大禹的后人;魏国将中原一带的地域定义为“夏”,自称“夏王”。这说明
A.西周礼乐制度的影响深远B.华夏民族的主体开始形成
C.政权的合法性依赖文化建设D.统一文化的认同感在加强
2020-07-29更新 | 2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