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统计了先秦时期的53种文献,发现共有178处出现“中国”一词,从使用语境方面分析后,发现当时“中国”一词约有五类含义 (下表)。
表:先秦文献中“中国”一词含义
“中国”的含义出现次数示例
指京师9“惠此中国, 以绥四方”
指国境之内17“咨女殷商, 女穀于中国”
指诸夏之领域14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指中等之国6“以负海攻负海, 中国之形也。……小国之形也。”
指中央之国1“南国之人……,北国之人……,中国之人,冠冕而裳。”
据表可知,先秦时期(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王朝疆域不断扩大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D.大一统局面已出现
2024-04-27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时期的大国,大多崛起于边地(如下表)。这说明(     
晋国“晋居深山之中,戎狄与之邻,狄之民实环之”“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四海,以属诸夏”
秦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A.民族交融推动了疆土拓展
B.政治危机冲击了分封制度
C.王室衰微导致了大国崛起
D.华夏认同巩固了统一格局
3 . 如表是先秦时期在古皖地区存在过的部分古国。根据下表可知,古皖地区(     
徐国嬴姓,多次抗周,后遭楚、吴、齐的攻击,率部逃离江淮。
在今舒城县、庐江、桐城间,为吴楚蚕食并吞。
萧国子姓,在今萧县西北,为殷人之后,与宋关系密切。
许国姜姓,原在河南许昌,前533年被楚国强迁至亳县东南七十里的城父集。
胡国归姓,在今阜阳市,胡与晋、鲁多有交往,曾从楚攻吴。
A.是区域文化碰撞的重要地区B.文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C.主导中国先秦文化发展走向D.频繁兼并战争滞缓文明迭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历史文献中关于秦汉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的历史研究记述。这可用于说明秦汉时期(        

文献记述

出处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史记·匈奴列传》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史记·东越列传》
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后汉书·西羌传》
A.民族文化差异逐步消失B.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加强
C.民族关系得到极大缓和D.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