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商鞅在谈及治国理念时指出:“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以下变法措施反映其上述治国理念的是     
①奖励耕织②奖励军功③实行什伍连坐④推行郡县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11-24更新 | 77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民族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A卷·知识通关练)-【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2023-11-23更新 | 27次组卷 | 102卷引用:岳麓版高一历史 必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测试题
3 . 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     
A.商鞅改革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2023-08-11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4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4 .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是(     
①承认土地私有 ②打击旧的贵族 ③增强军队战斗力 ④强化社会控制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战国时期为货币分布图,该图反映的现象(     
A.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B.奠定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
C.属于诸侯分裂割据的产物D.阻断了商品和货物的流通
2023-06-10更新 | 513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1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       
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
7 . 商鞅认为“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因此,他第二次变法时只向农夫普遍授田,对于从事商贾技艺者不授田,这些人需要靠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商鞅推行的授田法(     
A.旨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B.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导致商人操纵粮食价格D.突破“工商食官”局面
8 . 商周时期“族众”是集体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国家财政的维持和民力的征发都严格依据以血缘为纽带的“族”为单位来实现,国家“不料民而知其多少”。春秋战国时期的赋税征发单位向以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转变。这说明了(     
A.春秋战国政府人口管理难度加大B.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关爱百姓
C.分封宗法制的瓦解影响政府税收D.国家强化基层人口和经济的控制
2023-05-23更新 | 878次组卷 | 9卷引用: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春秋各国,宗室贵族相互倾轧,胜者对待失败者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分其室”;商鞅“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将大家族分为小家庭,一“室”变多“户”,由官府析分登记。这一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不断强化B.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C.伦理道德日益败坏D.社会转型趋势明显
2023-05-21更新 | 555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1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10 . 夏商西周时期用人讲究“论亲不论贤,论族不论能”,春秋战国时期却出现了“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社会转型的趋势
C.宗法观念的崩溃D.世家大族的崛起
2023-05-18更新 | 434次组卷 | 5卷引用:考点巩固卷01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