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老子的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楚简本《老子》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与今通行本《老子》有很大差异。例如通行本十九章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楚简本为“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如果这里不是抄写上的错误,那就是一个摇撼我们传统知识的大信息。据此可知(     
A.历史解释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B.历史文献只有与考古发掘结合才可信
C.史料价值取决于史料产生的先后D.历史信息可能随着新史料发现而变化
2023-07-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不同的历史观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 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 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 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韩非子》

材料二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由孔子而 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孟子》

材料三   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 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 俗。

——《老子》


(1)依据材料一判断,“中古之世”距今大约( )
A.4000 年     B.3000 年     C.2000 年     D.1000 年
(2)研究中古以前的历史,我们采信史料的途径是( )
A.查阅史书文献   B.收集口传资料   C.阅读神话资料   D.考古与文献互证
(3)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历史观?哪一则材料中已具有唯物史观元素?
(4)在中国古代,上述材料中的什么历史观占据着主导地位?你怎样看待这种观念?
2023-01-12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新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就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表述。《论语·颜渊》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要求君主秉持正义,行为正当。君主先正已而后正人,天下即可垂拱而治。《礼记·礼运》提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处的“公”具有较为充分的伦理意蕴,强调的是公心、公义。老子强调“损有余而补不足”,主张平均分配的社会理想。荀子提出“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国求给矣。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韩非认为不从事劳作而生活供给却很充足,不担任官职而名声显赫,这是不公正的;堵塞个人私利而一概按功行赏。

——摘编自方宁《中西方古代公正思想差异性研究——基于先秦诸子公正观和古希腊正义观的分析》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正义作为一种美德也源于知识和智慧。柏拉图把城邦中的公民划分为统治者、护卫者以及生产者三个阶级,他认为每个阶级所对应的正义都是有区别的:对于统治者而言,正义就是智慧;对于护卫者而言,正义就是勇敢;对于生产者而言,正义就是节制。在他看来,国家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国家正义的实现还是需要依赖于个人正义的实现。亚里士多德指出,在法律中,法律规定了哪些行为是恶或者公正,并且只要遵守了法律,就可以称之为公正。一定意义上来说,法律本身是公正的,而制定法律的人也是公正的,因为其代表了城邦整体的利益。亚里士多德认为,获取财富要使用正当的手段,如通过劳动从大自然获取财富,他称之为“自然的获取财富之术”或“必要的获取财富之术”,否则就是不正当的,是不合乎正义的。他还专门写有《伦理学》一书,从公平的角度分析商品交换的过程和价值。

——摘编自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公正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先秦时期和古希腊时期公正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