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礼原是一个集制度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为一体的社会控制系统,但春秋礼崩乐坏的乱世曾使思想陷入一个迷茫期,“变风”、“变雅”即反映了当时思想的迷茫。但乱世与迷茫又促使哲人们对社会作深刻的思考,酝酿着中国“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到春秋末终于出现了孔子和老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到战国时期,由于列国纷争日益激烈,思想界也进入一个以“强国”为主题的“百家争鸣”时代。

但随着战国后期统一形势的逼近和专制主义的发展,诸子百家也在对时势的调适过程中自发地进行着分化、组合与竞争。其实,诸子表面上高谈阔论,议论是非,其目的多是为了“货与帝王家”,只是各家皆有所长,亦有所短。

——摘编自王四达《周秦的社会变迁、思想调适与中国传统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周既不纲,权利四散,游士学者各称其道,其所以得以横行天下,不容于一国则去而之他而已……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这揭示出春秋战国时期(     
A.社会控制松弛B.诸侯国对人才争夺激烈
C.士人崇尚游学D.礼崩乐坏社会秩序混乱
3 . 稷下学宫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由国家创办的高等学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徐斡《中论·亡国》记载:“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在稷下学宫,无论诸子持何种学说,是否适合统治阶级的现实政治需要,都能在稷下存在和发展。当权者非但不加干预,还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各引一端,上说下教.淳于髡曾两次与齐威王辩论,与相国邹忌也有一次辩论,这三次辩论对齐国的政局有良好的影响。孟子经常同齐宣王辩论,有时使宣王无话可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无论稷下的哪一学派,从其学术思想中都可以看到其他学派的思想踪影。各家各派注意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形成了融合发展的学风。郭沫若对稷下学宫给予高度评价:“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

——据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等


(1)围绕分封与郡县的利弊,以不同学派学者身份分别写出两段针锋相对的阐释。(要求:每段阐释都要紧扣主题,既要体现学派特点,也要适当体现其他学派的思想: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文字简明、逻辑清晰。)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因素。
2022-01-25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