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的士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中是非常活跃、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西周的士,作为下级奴隶主,也要按血缘亲疏来区别大宗、小宗;当时不仅“士食田”“士竞于教”,而且(士)“大抵皆有职之人矣”,其职责包括“传言”和主察狱讼之事等。

——摘编自詹子庆《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士阶层变化的原因。
2 . 春秋以来,郑、卫等地兴起的民间音乐,受欢迎程度远超周朝官方所倡导的雅乐。其遭到孔子“亡国之音”“淫声”的斥责,却受到齐宣王、魏文侯等新兴地主阶层的赞叹。这一时期,对郑卫之声的不同态度(     
A.预示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说明了音乐功能的增强
C.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巩固D.促成了民间音乐的兴起
2023-12-13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既不纲,权利四散,游士学者,各称道其所自得以横行于天下,不容于一国,则去而之他而已。故仲尼见七十二君,墨翟来往大江南北,荀卿所谓‘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这揭示出春秋战国时期(     
A.社会环境宽松B.士人崇尚游学
C.人才争夺激烈D.社会秩序混乱
2022-11-19更新 | 278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推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礼崩乐坏,纷争频仍B.铁器、牛耕技术出现
C.各派创始人积极参与D.各诸侯国变法运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特别是战国时期,天下大乱,不但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所有一切旧的“纳民于轨物”的东西都失去了约束力。……在参加争鸣的诸子百家中,没有谁不提出一套社会改革方案的。经过百家争鸣,宗教、哲学、政治、伦理学说真正达到了结构化、体系化。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同时又是杰出的社会政治理论家,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无法逃避他们的时代使命。……百家争鸣,代表着成熟形态的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世纪!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材料二   对古代希腊人来说,人是城邦的动物。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衰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因此,希腊人文主义者全部激情的焦点在于对灵魂的塑造、对心灵的关切以及培养人的理性的高贵,以实现理性基础上的个人与自身、个人与城邦、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状态。古典人文主义的初衷是解决雅典城邦危机,但在这一过程中,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它确立了人之为人的普遍性原则,创立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美。这种普遍性原则使希腊人文精神不仅属于希腊民族,而且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遗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持续。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分化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期望“以其学易天下”,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诸子百家相互诘难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2020-06-15更新 | 253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在定位包括自己国家领域的地域时,大都会不厌其烦地通过各种形式顼自己的历史与夏商周三朝相关联。楚国则将本国历史往前推,从黄帝之孙颛顼开始,对三代历史则予以消极评价。这一现象反映了
A.“家国一体”观念已初步形成B.各诸侯国对统治正当性的争夺
C.楚文化与中原仍有根本冲突D.百家争鸣存在瓦解共识的危害
8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根据《新全球史》一书的讲述,摘录形成以下表格

特点观点
儒家孔子的思想是关于道德的、政治的,……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范。
道家道家学者把全部精力放在思考和内省上,希望借此理解统治世界的自然法则,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不再参与他们不懂或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的话,就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
法家法家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敕迎佛骨于凤翔法门寺。先在宫中供养三天,然后送京城各寺,供僧俗礼敬,从而再次掀起全国性的佛教热潮。是时,“王公士民瞻奉舍施,唯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


(1)请你根据材料一整理结果,继续帮助该同学完成表格右面部分,并分析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及目的,并分析其思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背景和目的。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受封诸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周初分封,“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在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朝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在分封制条件下,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君臣关系和天下共主的权威在整个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初期都是实际存在的。

——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落,一些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趁机割据一方,并以武力控制周边的中小诸侯,形成了自己的霸业。诸侯国内部权力下移,以臣弑君的事件频繁发生。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春秋后期,周王室更加衰落,无力维护“学在官府”的体制,私人讲学兴起。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招揽人才,一些大贵族还以养士竞争高下,战国四君子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

——摘编自杨共乐主编《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中国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代分封制瓦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代分封制瓦解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分封制瓦解与百家争鸣的关系。
10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社会现象包括
①井田制瓦解
②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③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④百家争鸣
⑤争霸战争频繁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