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2023·河南·一模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方式力图探索自然、社会、历史、人性以及道德的本质。如孔子的富而教之,老子的道法自然,孟子的王道与仁政,荀子的人定胜天,韩非子的法、术、势等。这些思想(     

A.有助于文化认同B.体现社会转型特征C.加剧了诸侯割据D.受变法运动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811次组卷 | 15卷引用:黄金卷04(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主要活动


宋明理学的发展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的探究

人物籍贯主要成就
林则徐福建福州编译了《四洲志》一书,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湖南隆回批评封建统治阶级中的复古守旧思想,用进化论阐述社会制度变化的必然性。
康有为广东南海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认为人人有“自王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
梁启超广东新会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严复福建福州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吸收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
谭嗣同湖南浏阳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平等、自由和民主思想,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万恶之源。
孙中山广东香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核心是民权主义,他的民权思想包括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

——以上摘编自王永奉李卿《历史地图册·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思想领域发生三次重大变革的经济文化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变革过程中地理分布格局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3-26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教化一词意指中国传统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和教育感化。传统教化不同于当代道德教育,其作为法律中重要的一部分,源生于道德,升华于法律,在通过法律控制社会秩序的古代起到重要的作用。法律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之中,从社会法学派的角度,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法律的本质代表着所在社会的本质。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孔子关于教化法思想的学说创立于春秋时代,却成就于中国的千秋万代。反观这一现象,可看出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不仅代表了春秋时代的社会属性,更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存的本质规律。

——摘编自乔冠文《孔子教化的法思想价值探析》

材料二:由于外族的入侵和自身的腐朽堕落,罗马帝国后期国力极其衰落,帝国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也开始违背其制定的法律。这时,教会经常起到维护法律的作用。

在教会里,主教和信徒极力提倡法律的权威,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国王应服从于法律。“权力服从法律”的思想体现了基督教对法律的极度重视。为了保持教会的独立,就必须限制国王的权力,法律理成章地成为规约王权最有效且最有力的“杀手铜”。

随着日耳曼族的大举入侵,当他们用野蛮的手段毁灭古罗马文明的时候,基督教会则以一个捍卫者的身份出现,把残留的古罗马法治思想的火种保留了下来。罗素说:“公元6世纪及以后几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文明的普遍衰落,在这期间,古罗马所残留的一些文化主要借教会得以保存....教会的诸组织创造了一种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文化在其中得到复兴。”正是这些罗马法及其法治理念的保留,才有了中世纪罗马法的复兴和人们对法律和正义的不断呼声。

——摘编自靳浩辉《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会维护法律的行为所产生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中指出:士最初是最低级贵族,地位在大夫和庶人之间。春秋战国时上层贵族下降,下层庶民上升,士阶层是上下流动的汇合场所,人数随之大增。这一阶层扩大,使得士不再是有职之人,从固定的封建关系中游离出来,进入一种“士无定主”的状态。士阶层的扩大
A.推动了国家统一的步伐B.导致了诸侯国制定重农抑商政策
C.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D.奠定了社会思想活跃的社会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