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商鞅、苏秦、张仪等凭其才华以及对天下局势的敏锐判断,通过直接同最高统治者对策而被重用,他们打破了地域与阶层的限制,一跃成为诸侯国的权势人物。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人才选拔具有统一的标准B.处于急剧变革的社会状况
C.政府有强大的动员组织力D.游说之士推动了百家争鸣
2 .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表中空白处应填入(     
原因结果
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社会转型
士大夫活跃,百家争鸣
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小农破产,经济衰退B.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C.匈奴南迁,农民起义频繁D.铁器牛耕使用提高生产力
3 .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不断壮大。他们不仅要接受教育训练,还要了解过去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学习先辈们在战斗中临危不惧、为国牺牲的精神,理解“食人之禄,忠人之事”的思想理念。这(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B.说明儒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表明士阶层垄断了文化教育D.反映出士阶层推动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众多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乃至宇宙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科举选官制度的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考古发现统计,春秋时期的简牍较为罕见。到战国时期,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从最普通的随葬文件到地理天文、经济社会、法律政治、思想文化都有所涉及。这种变化折射出(     
A.铁犁牛耕的普及B.百家争鸣的盛况
C.书写材质的变革D.社会转型的加剧
2023-04-27更新 | 857次组卷 | 1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化(       
A.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D.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指出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        
A.表明宗法礼乐制度已瓦解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
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2023-03-22更新 | 852次组卷 | 13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确立有一个“试错”的过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游说诸侯,以求自售;秦始皇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B.社会大变革由思想主导
C.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D.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儒家和墨家内部都有不同的派系。庄子崇尚老子,倡导自然,韩非主张彻底抛弃文学、忠信、仁义、贤智,“一断于法”。此外,还有“离坚白”和“合同异”的名家,以及阴阳家、纵横家等等。百家自由发表言论,平等竞争,思想极度活跃。该状况(       
A.反映出百家在争辩中实现融合B.根源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
C.说明儒家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D.体现了诸子学派内部的分裂
10 .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2022-03-25更新 | 840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