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春秋末年,设立在国都的“国学”和诸侯封地的“乡学”难以为继,使得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出走。边鄙之地的文化繁荣起来,身为夷人的郯子到鲁国大讲礼乐,使鲁人自愧不如。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宗法秩序土崩瓦解B.学术下移局面出现
C.地方官学开始设立D.礼乐文明日渐式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他们被称为“食客”或“门客”,士作为一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统治者养士之风旨在(     
A.笼络知识分子B.兼收并蓄,传播诸子思想
C.壮大自身势力D.称霸诸侯,积蓄统一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战国时代诸子蜂起,儒家和墨家内部都有不同的派系。庄子崇尚老子,倡导自然,韩非主张彻底抛弃文学、忠信、仁义、贤智,“一断于法”。此外,还有“离坚白”和“合同异”的名家,以及阴阳家、纵横家等等。百家自由发表言论,平等竞争,思想极度活跃。该状况(       
A.反映出百家在争辩中实现融合B.根源于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
C.说明儒家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D.体现了诸子学派内部的分裂
4 .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2022-03-25更新 | 849次组卷 | 35卷引用: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备课备考通】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选课件(附精选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分裂中孕育统一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构建平等的社会
6 . 战国时期,齐威王在国都临淄创建稷下学宫,广揽天下贤士,至学宫兴盛时期,吸引了各国学士有“数千人”。他们各述政见“不治而议”,如《宋子》《田子》等诸多著作也诞生在此,被后人称为“齐国的最高学府”。这说明
A.战国时期有自由的学术氛围B.稷下学宫是齐国的议事机构
C.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始于齐国D.临淄是战国时期的政治中心
2021-04-21更新 | 687次组卷 | 5卷引用: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纲要上-素养测评
7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021-01-02更新 | 1026次组卷 | 14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备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时期产生了“吉凶由人”“夫民,神之主也”“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等思想。这反映出当时
A.周天子权力旁落B.朴素唯物主义发展
C.奴隶制度的崩溃D.重民思想已经出现
9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关于“百家争鸣”部分写道:“唯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起云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其中“新集体”主要是指
A.诸侯B.卿大夫C.士D.商人
2020-10-12更新 | 217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课 “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除儒、墨显学之外,还有道、法、阴阳等家,甚至一家之内也不断地分化出小的宗派,如“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各家都期望“以其学易天下”,各国君主对各家也是“兼而礼之”。上述现象反映了(   )
A.学术气氛空前浓厚B.诸子百家相互诘难
C.养士之风极为盛行D.学术适应政治需要
2020-06-15更新 | 253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