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表为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二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荀子“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
贾谊“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A.阶级立场的差异B.主观情感的左右
C.治国理念的不同D.历史认知的偏差
2024-05-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2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言论属于上述学派的是(     
A.“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D.“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2024-05-0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徙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顺应变革潮流施行仁政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2023-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孟子曾与梁襄王进行辩论,梁襄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定于一”。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据此,孟子辩论意图是(     
A.批评梁襄王暴虐无道B.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C.宣传儒家的政治主张D.探究礼崩乐坏成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荀子从“性恶论”出发,倡导“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说明其思想特点是(     
A.强调内圣外王B.主张法术并用C.倡导礼法并施D.体现外儒内法
2023-08-28更新 | 37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三)
6 . 战国时期,荀子认为:“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仪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性情而导之也”,同时强调“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克已复礼B.人性本恶C.隆礼重法D.有教无类
7 .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生普遍主张十分之一的税率。如《春秋公羊传》言“什一行而颂声作”,孟子对此补充道:“轻(于十分之一)则大貉(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含贬义)、小貉,重则大桀、小桀。”这集中反映了孟子的(     
A.重农主张B.民本情怀C.中庸思维D.德治追求
2023-06-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孟子认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反映了孟子(     
A.重视民生问题B.强调人伦秩序C.推崇重农抑商D.提倡民贵君轻
9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4次组卷 | 44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荆州中学、荆门市龙泉中学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韩非子·五蠹》篇指出,“强兵得先富国,而重农则是富国的根本途径”。道家认为“我无事则民自富”,倡导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由发展社会经济。儒家则主张顺应农时,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兼顾民富。各学派的经济思想从本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思想自由和百家争鸣B.战争频繁与诸侯割据纷争
C.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D.思想融合与统一趋向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