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表为荀子和贾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二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     
荀子“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
贾谊“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
A.阶级立场的差异B.主观情感的左右
C.治国理念的不同D.历史认知的偏差
2024-05-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的记述表。这些记述(     
典籍记述
《尚书·大传》(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墨子·贵义》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
《孟子·离娄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A.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诉求B.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讽刺了诸侯国之间的纷争D.反映出儒墨两家实现了融合
3 . 下表为战国时期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     
内容出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大略》
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慎子·威德》
A.推动了民本思想产生B.促使王权渐趋衰落
C.体现了原始民主传统D.顺应了时代的需要
2024-03-18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日新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战国时期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思想主张思想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
A.儒家思想成为显学B.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C.主体意识走向觉醒D.诸子思想趋向融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是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的思想观点。这表明这些思想家(     
思想家言论
孟子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于人: 天下之通义也。
荀子四民分业,交能易作,人载其事, 各得其宜,各安其业,奸巧不生,然后能使,谷禄多少, 厚薄之称, 名实相符, 是夫群居, 和一之道。
A.维护劳动者的权利与尊严B.主张构建阶级差异化的社会分工
C.强调劳动分工的社会意义D.希望借助劳动分工渗透伦理道德
2024-03-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校联盟实用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礼”的阐释(部分)。据此可知,先秦儒家认为“礼”的主要功用在于(     
     出处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礼记·曲礼》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
A.构建合理有序的社会秩序B.消弭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
C.与法治相辅相成维护统治D.强化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2024-01-11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下表内容为先秦诸子关于“礼”的一些观点。这反映出(       

观点

诸子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

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墨子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荀子


A.当时礼崩乐坏的现状B.社会转型冲击文化发展
C.诸子政治理念的差异D.恢复周礼是诸子的共识
2023-03-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先秦诸子关于国家安危问题的讨论(部分)。材料认为,国家“安危”的关键是(     
材料出处
治乱安危,存亡荣辱之施,非一人之力也。《慎子》
安危荣辱之本在于主,主之本在于宗庙,宗庙之本在于民。《吕氏春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A.国君B.民众C.道义D.宗庙
9 . 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士人的相关言论。这些言论(     

言论

出处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鲁仲连说:“在布衣之位,荡然肆志,不诎于诸侯,谈说于当世,折卿相之权。”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A.彰显了儒生群体的社会诉求B.体现了士人阶层的个体尊严
C.反思了君主集权的历史成因D.说明了诸子思想的融会贯通
10 . 下表是先秦时期儒家的相关表述。

由此可知,儒家(  )
A.主张天人合一B.推崇民本思想
C.重视道德修养D.反对兼并战争
2023-03-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