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生计和生存的状况,民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的政治主张不是从历史上抄袭过来的,而是性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有下列各项;第一,给民以“恒产”;第二,赋税徭役有定制;第三,轻刑罚;第四,救济穷人;第五,保护工商。孟子的先王之道就其内容而论,与时代的要求相合拍,具有现实批判主义精神。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唐承隋制,前期赋役上实行租庸调。所谓“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它以民户授田为基础和前提。为确保租庸调的顺利实施,政府规定每户编造手实,再根据手实编成户籍;按每户丁男、中男数均田、定赋役。手实、户籍、均田、租庸调之间互为依据,便于监督管理,有效地组织赋役征调。国家职能有效实施,政权稳固,治理秩序良好。天宝十四年开始的“安史之乱”是唐朝财政朝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后,中原经济残破,土地兼并严重,农户大半逃亡,管理乏力,国库空虚,但支出不减;征调不已,赋役失衡,农民负担严重。两税法是针对以上诸多社会问题而制定的,“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征税范围、税负相对公平,当然更主要是满足中央政府的财力需求;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稳定。

——摘编自朱红琼《唐朝财政制度演变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孟子政治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代赋税征收依据的变化,阐释其变化的原因及从中获得的认识。
2022-10-2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2 .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治国思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政息。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

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荀子

材料二   “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为西汉统治者所采用,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经历了秦朝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劳动力锐减,大都城的人口不到战前的三分之一,普通百姓手中没有余钱,也无余粮向国家缴纳赋税,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反战的情绪。西汉初期主持朝政的几位丞相也都是黄老学派的拥护者,譬如曹参,他在担任齐国相时就用此法治理齐国,结果齐国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秩序良好。

——李哲《道家思想与两汉政治》

经过文景之治,西汉社会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然而,由于汉初实行分封制的结果,到文、景以及武帝时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宗族地主连同富商大贾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坚持中央集权的地域化地主封建制和坚持带有奴隶制残余的血缘宗亲分封制之间的矛盾。此外,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已有所发展。此时与北方匈奴的民族矛盾也已发展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王珺《从“黄老刑名之学”到“独尊儒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学者的治国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治国思想的变化,并分别分析这两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治国思想与所处时代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网友在其文章《东亚意识与儒家文明》中提到:文化概念上的东亚,传统性差异小一些,现代性差异大一些。在现代化开始之前,东亚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共同的:(一)曾经有一个“书同文”的阶段,即共同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语言的载体。尽管后来日本、朝鲜、越南都分别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用汉字书写的历史和文献已经构成了他们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二)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尊奉孔子的教导;又“祭神如神在”,建立孔庙,按时祭祀孔子。(三)接受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各国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贯彻和恪守儒家思想。这三个共同点是至关重要的,足以支撑诸如“汉字文化圈”、“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概念的成立。


问题
(1)19世纪,西方影响进入之前,儒家文化圈中的东亚国家是指哪些国家?
(2)概述儒学对对古代东亚文化圈国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