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秋战国是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文化特点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下表是这一时期一些学派的观点。

主要观点文献出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孟子》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韩非子》
若使天下兼相爱,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总体看他们的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属于双峰并峙的状态,但不同时代二者的学术政治地位又有不同,如下表所示。

汉代汉朝“杂王霸而用之”,孟子常遭政界和学界批评,而荀子则受好评。汉代儒生所学习的“五经”,其解说大多来自荀子,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将荀卿列于孟子前面
唐代前期唐太宗在《帝范》中反复引用荀子之言。魏征在贞观十四年上疏中说:“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唐代中后期韩愈反对佛老,强调儒学的纯粹化,提出“道统”论,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列为儒家道统人物
宋代理学家提倡“天理人欲”之辨,认为荀子“有法无天”
明代前期朱元璋读《孟子》有“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等言论,下令将孟子逐出孔庙
明代中后期心学家王阳明公开承认他的“致良知”学说源于孟子,到了明嘉靖九年(1530),荀子被逐出孔庙
清代前期乾嘉学派对《荀子》一书重新校勘训释,荀学获得了空前发展

——摘编自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时要史论结合)
2022-02-2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