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劝学内容的演变反映了不同的劝学思想,推动了教育内容的变迁,形成了各时期相异的学风、士风。先秦以荀子《劝学》为代表的劝学思想,以“读书求能”作为学习目标,“六艺”之学成为个人能力提高和君子人格塑造的基础;科举时代,宋真宗《劝学诗》集中体现了“学而优则仕”的诉求,儒家经籍成为入仕的载体,形成了鄙俗、功利化的学风;清末面对民族危机,张之洞的《劝学篇》继承并超越“读书求能”,发展出“读书求强”的劝学思想,“明体达用”成为教育内容选择依据,加快了西学东渐的进程。

——摘编自吴民祥、路世鹏《中国古代劝学思想的流变与教育内容之变迁》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围绕“中国古代劝学思想的流变”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紧扣主旨;阐述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5-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1历史试卷(辽宁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公,西周开国元勋,被封为辅相,不论军政大事还是疑难小事,周武王都找他商量。唐以前统治者多奉行“周孔之道”,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下面是学者对先秦两汉时期文献中周公形象的研究统计。

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道德典范形象506556435
辅国重臣形象4715812893
践阼称王形象306109
巫祝形象403146
圣人形象00102331

先秦两汉文献所见周公道德品质数据统计(单位:次)


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
20478
9513100
忠诚130696
勤劳161535
纳贤008148
仁德10016145
谦恭00373

——摘编自李佳庾《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先秦两汉时期周公形象”,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脉相承,既有其一以贯之的核心内核传承延续,也有与时俱进、不断鼎新的新要素持续融入。2023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时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体现在中华文明标志性要素的传承与发展。

摘编自叶坦《中华文明连续性考察基于以民为本理念的新视角》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任选一种“中华文明标志性要素”,自拟观点,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阐述充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得民心者得天下
贾谊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
唐太宗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
朱熹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黄宗義天下为主,君为客

——摘编自张晋藩《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本”思想,自拟论题,用中国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清晰,史实准确,论证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2023-04-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的定义,观点众多。①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比如《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科学的解释最后都落脚到“知识体系”上。②科学是一种生产知识的范式。科学的本质是探索真理,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③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J.D.Bernal)提出:“科学建制是一件社会事实,是由人民团体通过一定组织关系联系起来,办理社会上的某种业务”。④科学是一个历史范畴。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古希腊理性为基础,以天文学领域革命为开端,以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为标志。英文中,虽然17世纪就有了science这个词,但直到19世纪,科学从nature philosophy变成了分科的学问,按照一定范式进行知识生产活动时,这个词才被广泛用来表达现在科学的含义。19世纪时,日本人接纳了英文的science这个词,日文将其译为“科学”(分科之学)。我们今日所用之“科学”一词,来源于19世纪英文中的science,指的是19世纪以来的现代科学。

——摘编自韩启德《科学与文明之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给科学下一个定义,并以此为判断标准对“中国古代有无科学”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语义清晰、观点明确、证据合理。)
2023-04-0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先秦重农思想

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饥火烧肠。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儒家和法家的重农思想加以阐释。(要求:阐释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10-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一)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儒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也可以说是人际关系学,它的特点是重视从道德修养方面来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并且要求从个人做起,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这样逐步推广,而个人修身则是基础,所以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学对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在以“仁”为核心的人生价值,就是教导人们怎样去做人。无论权力大小和地位高低,自身道德修养的要求是平等的,从个人、家庭到国家社会,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特点。儒家的道德规范及其思想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且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

——摘编自李锦全《从儒学发展进程看儒学的前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周礼原是一个集制度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为一体的社会控制系统,但春秋礼崩乐坏的乱世曾使思想陷入一个迷茫期,“变风”、“变雅”即反映了当时思想的迷茫。但乱世与迷茫又促使哲人们对社会作深刻的思考,酝酿着中国“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到春秋末终于出现了孔子和老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到战国时期,由于列国纷争日益激烈,思想界也进入一个以“强国”为主题的“百家争鸣”时代。

但随着战国后期统一形势的逼近和专制主义的发展,诸子百家也在对时势的调适过程中自发地进行着分化、组合与竞争。其实,诸子表面上高谈阔论,议论是非,其目的多是为了“货与帝王家”,只是各家皆有所长,亦有所短。

——摘编自王四达《周秦的社会变迁、思想调适与中国传统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总体看他们的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属于双峰并峙的状态,但不同时代二者的学术政治地位又有不同,如下表所示。

汉代汉朝“杂王霸而用之”,孟子常遭政界和学界批评,而荀子则受好评。汉代儒生所学习的“五经”,其解说大多来自荀子,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中将荀卿列于孟子前面
唐代前期唐太宗在《帝范》中反复引用荀子之言。魏征在贞观十四年上疏中说:“君,舟也。民,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唐代中后期韩愈反对佛老,强调儒学的纯粹化,提出“道统”论,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列为儒家道统人物
宋代理学家提倡“天理人欲”之辨,认为荀子“有法无天”
明代前期朱元璋读《孟子》有“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等言论,下令将孟子逐出孔庙
明代中后期心学家王阳明公开承认他的“致良知”学说源于孟子,到了明嘉靖九年(1530),荀子被逐出孔庙
清代前期乾嘉学派对《荀子》一书重新校勘训释,荀学获得了空前发展

——摘编自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时要史论结合)
2022-02-2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