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每每搬出天命为其政权寻找合法依据,其中以周武王所说的“革殷受天明命”最为典型。秦始皇则只字不提天命,只是颂扬自己的丰功伟业,常感慨于“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所以才兴兵诛残贼,并“亲巡远方黎民”。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瓦解B.君主集权的强化C.儒家思想的发展D.天命观念的消失
3 . 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常管宗室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大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
A.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B.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C.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D.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2019-01-04更新 | 606次组卷 | 48卷引用: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
B.
C.
D.
2019-11-11更新 | 574次组卷 | 5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柏杨评价三公九卿制说:“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分权的实质是维护皇权的独尊B.互不统摄保障了决策的民主性
C.三权分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监察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官员腐败
6 .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承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据材料可以推知
A.丞相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B.朝议制度能减少决策失误
C.君主专制受朝议传统反制D.君主懦弱致秦朝二世而亡
7 . 秦朝御史大夫作为御史府的最高长官,本职是“典正法度”“举劾合法”,不仅可以代表皇帝纠劾内外百官,而且可以司察丞相合法,弹劾丞相。秦始皇规定丞相位缺,御史大夫迁其位。这说明秦御史大夫
A.负责郡县两级官员监察B.成为皇权专制的工具
C.承担中央日常监察工作D.位高而且权重于丞相
8 . 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脣(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大意是有事必须书面请假,不许口头或别人代请,政令文件必须按规定及时传达)《睡虎地秦墓竹简》。材料表明秦代
A.君主专制强化官员唯命是从B.文字发展使用日趋成熟简便
C.实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D.政府部门分工明确运转高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称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选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可不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2-11-21更新 | 198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致远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由于是以周王朝为核心的部族联盟灭掉了商朝,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由此形成了以“封邦建国,屏藩周室”为核心的分封思想。全国各地被成百上千个邦国所分割,他们虽然名义上有一个共主—周天子,可在邦国之内却独立行使统治权,兵役、劳役等事项周天子无权过问。而秦末汉初之时形成的新型分封思想,则是主张分封制、郡县制并存的一种政权构建方式。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像西周的邦国那样保持行政上的独立完整性,总是或多或少地要受中央政权的干预与制约。此外,新型分封思想主张下的诸侯分封仅限于同姓子弟,而西周时期旧的分封思想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功臣、先代贵族后裔。几十年后,“七国之乱”爆发,分封的诸侯国由此经历了大的转变。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材料二   《史记·秦本纪》中曰:"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其国家的形态结构与夏商西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诸侯,建立起单一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地方行政体制,这是一种"中央二郡县,一元化的行政体制。全国境内的"多民族,被纳入郡县这样的行政管辖范围之内,由行政管理所带来的政治上的统合可打散乃至融化族群上的差异。郡县控制了地方,有利于集权和统一。

——摘编自王震中《“大一统”思想的由来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