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中国

材料一   以中国历史而言,秦汉是充实内部的时期,我曾称其特色为“厚”,隋唐却是开放扩张的时期,其特色是“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和隋唐当得起“天下帝国”的地位,因为在这两个重要的时期里,中国是开放的,而且是发展的。

——节选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无论在民族、疆域还是认同上,这个“华夏/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庞杂和包容,你可以称之为“天下帝国”,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共同体”……一方面,现代国家不能再是“天下帝国”,它不能不限定领土、族群和国民,汉唐时代那种“包容和弹性”的天下秩序只是光荣的历史记忆,而无法成为现代国际认可的准则;另一方面,悠久和荣耀的历史记忆,又使得现代中国历史学者,理性上虽然超越“华”、“夷”,追慕包容性的天下帝国,但感情上会不自觉地区别“内”、“外”,以汉族中国为“我者”来叙述“华夏/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说中国》·解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特色为“厚”,隋唐时期特色为“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华夏/中国”概念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在周代所设定的礼乐制度之下,社会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权威的解体,士的游离,对于整个社会阶层来说,带来了变化的可能。这使得农之子中优秀的人可以成为士。有知识的士从政权中游离出来,对于他们来说,其再就业的直接选择就是以他们从官学系统中所习得的知识来进行,即通过传授自身的知识从而获得再就业。出于现实生存状态的需要,先秦诸子思想的基本要求是必须要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惟其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现实支持和发展。于是,关注现实问题、关心人的基本生存状态,几乎成为了诸于百家思想的焦点。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秦朝建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开发较早、人口稠密,郡县的设置较多,自然而然,各个郡县的辖区面积相对较小。南方地区经济落后、人烟稀少,郡县的设置较少,个别郡的辖境甚至超过了今天同一地区的一个省,面积太大,郡县很难对所属地区实现彻底的掌控。

——摘编自张卓琳《秦郡县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士再就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划分郡县辖境考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分析秦朝郡县制实施的影响。
2023-06-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

——摘编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材料二   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材料一中所论秦皇“秦制”建设的最大特点,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帝国是如何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
4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政治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2022-08-08更新 | 430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代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后来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形成中外朝制度,由三公九卿为代表的外朝官和皇帝侍从官即内朝官共同执政。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材料四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其他官员以“参预朝政”等名号也可为宰相,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初期制度建设的共同特点。
2022-07-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