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如图反映出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主要特点是(  )
A.相权空虚,中央集权B.相互配合,相互牵制
C.分别决策,相权分割D.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2021-12-07更新 | 323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四地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3 .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记载:“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中国古代集权制度下的政治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下列朝代政治制度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秦朝三公九卿   ②西汉武帝设中朝   ③唐朝三省六部制   ④明朝内阁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李子迟在《盛世中国(秦汉卷)》中这样描述三公九卿制(见下表)。
三公九卿
丞相—负责行政奉常—教育部部长
廷尉—司法部部长
宗正—内务部部长
太尉—负责军事卫尉—国防部部长
太仆—交通部部长
治粟内史—农业部部长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典客—外交部部长
少府—财政部部长
郎中令—宫廷事务部部长

据此可知,此制度
A.具有浓厚的“分权”色彩B.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趋向
C.分化皇权以避免决策失误D.旨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C.有效限制皇权肆意妄为D.体现了皇帝决策时权力意志
6 . 秦朝是怎样巩固统一的?(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等思考)
2021-11-19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7 .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A.职分细化,制约皇权B.官员冗余,政务繁杂
C.家国同构,皇权至上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2021-11-18更新 | 3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每每搬出天命为其政权寻找合法依据,其中以周武王所说的“革殷受天明命”最为典型。秦始皇则只字不提天命,只是颂扬自己的丰功伟业,常感慨于“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所以才兴兵诛残贼,并“亲巡远方黎民”。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瓦解B.君主集权的强化C.儒家思想的发展D.天命观念的消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字大行的时代,财产私有化迅猛发展;人们为争私利熙熙攘攘而奔走上下,直至大打出手,朝野不安;社会关系以私为纽带进行了空前的大改组;士人的私理、私论大行其道、传播天下。总之,私字布满社会各个角落。

——刘泽华《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上)》

材料二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革新最核心的差异在于是否以君主集权为旨归。结果,国君权力分散走低的趋势至此出现转机,开始了君主集权点据主流的时期……君主集权成为最可行能救急的模式,故制度的调整或改良就成为巩固权力的一个硬性要求,客观上促进了革新的深入与加速……数量日益上升的国家编户齐民,扩大了兵源,重纳租移点了国家财政的相当比重……乡里行政制度渐渐严密,国家控制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整个行政权力架构对下层民众的倚重。……因此,全面的社会变革导致了新的国家形态产生,童书业先生指出:“春秋之末,'宗法’'封建’之制开始解体,新国家已在形成过程中。”

——摘编自苏辉《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格局与权力更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私’字大行”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国家”的内涵并概括其各方面的表现。
10 .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大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2021-11-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创新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