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称,称置守、尉、监。更名民日“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始皇廿六年铜诏版铁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里耶秦简(部分)
(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
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
绾,法度量,则不壹,歉
疑者,皆明壹之。”
文字:“迁陵洞庭郡”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024-03-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又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用,管、蔡、都、霍、鲁、卫、毛、胁、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榜也。凡、蒋、邢、茅、胖、祭,周公之胤也。”荀子也指出:周初“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从之籍记载来看,周之分封皆以土地为主,“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有地者曰君,反之,无地者当然也就不成其为君。

——摘编自梁颖《试论西周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材料二   回顾起来,到将近公元前3世纪中期,秦开始了一项看似系统地否定帝国理念的战略。公元前256年,秦的统治者废止了一切帝国礼仪,实际上解散了帝国。十年之后,一位新的秦王一一始皇帝宣布,解体的帝国可以被替代。在后来25年中,他系统地孤立并征服了所有的敌对王国,并宣布他自己是一个新的君主政体的“第一个皇帝”。他宣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换言之,以他为唯一的统治者,一个统一的中国就将享受和平与繁荣。”

一一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第一个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主要政治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赵伯雄先生所害,文献及金文材料表明,周王拥有对“天下”的统治权。这种统治权是至高无止的,至少在名义上,普天之下谁都得承认天子的至尊地位。因此西周是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然而西周这种对关下的最高统治权仅行使到邦君这一层次(各邦的最高统治层),并不贯彻到社会结构的末端,所以这种统治权事实上有一部分被分割了,由天子分别授予了庶邦的邦君。所谓“授民授疆土”就是指这种统治权由天子到邦君的转移。而邦君一旦被赋予这种统治权,在领地之内就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事实上,邦君就是国家主权在这块领地上的体现者。这种情况可称作“主权的分散性”。一方面,存在着某种统治天下的最高权力;另一方面,这种最高权力又事实上被分割。孙曜先生则指出诸侯内部诸侯之于卿大夫也是同样情形:“盖世族于其封域以内,固俨然君也。其家臣及私属心目中,只知有家主,而不知有国君。”

——李若晖《郡县制时代一一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

材料二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王朝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4 . 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大趋势。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

材料三(西汉初年)以海内初定,子弟少(年少),激秦孤立亡(无)藩辅,故大封同姓,以填(镇)天下。

——班固《汉书·高五王传》

材料四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影响。
(2)为解决材料二的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请简要概括郡县制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汉初“大封同姓”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此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革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郡县制)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分封制)之弊,在世守不易。”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种不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地方管理制度的政治意图各是什么?陆世仪分别指出了这两种制度的什么弊端?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地方制度改革后出现了怎样的后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